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92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圣经》中说,偷食禁果后的亚当和夏娃为遮羞而用树叶做成衣服。如果说这就是衣服的前身的话,那么随着服饰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仅仅用于蔽体了。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服饰史...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20
"政简刑清"德政碑称道民国初期沭阳知事窦以庄政绩显著,事迹涉及兴修水利、治理匪患、追剿辫兵哗变等内容。对研究民国初期地方行政建置、北洋政府地方职官任免制度以及匪患...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2
迄今为止发现的众多楚墓中,发现有随葬木俑的现象,这是楚墓中除镇墓兽以外的另一大标志性特征,成为研究楚文化的一大关键点。文中以楚墓中木俑为研究对象,分析各个时期的楚墓,旨在......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12
宿迁明清古城墙位于宿迁市老城区区府广场东侧,幸福中路和市府东路的交界处(图1)。城墙于2008年建设区府广场人防上程时被发现,当即引起了宿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宿迁市...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13
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区大运河西岸的东关口处,有座面河而建,坐西朝东的古建筑。从史料记载上看,该建筑全称为金龙四大王庙,由于年代久远,当地的百姓已淡忘了它原有的名称,习惯称...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来源:大众考古 年份:2020
2007年宿迁市博物馆在宿迁黄墩镇曹甸村征集到一块清代碑刻,据村民介绍,此碑是20世纪60年代拆除清代利运闸时在运河淤土中发现的。此碑保存完整,青石质,碑体通高159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碑首为圆弧形,居中篆刻一“寿”字,两侧刻有对称的花卉纹。碑底有榫头,缺底座。......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文/图),
来源:大众考古 年份:2020
2007年宿迁市博物馆在宿迁黄墩镇曹甸村征集到一块清代碑刻,碑文记载了湖区百姓在中运河东堤修筑泄洪涵洞的重要历史事件,该项水利工程解决了自嘉庆(1796—1820)以来的水患问...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刘阳,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2020
传说是先民记录古老历史的一种载体。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对某一历史事件演变加以记录,虽有荒诞无稽的成分,但同样蕴含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水牛化龙”是流传于苏北地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 孙成庭 龚固,
来源:大众考古 年份:2020
锚杆加固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加固措施,在粘接加固破裂或损坏的器物时则常用锔钉。锔钉式锚固技术结合了二者的技术优点,在馆藏石质文物的修复应用上,具有操作简便、粘接强度高、修复效果好的特点。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曦, 伍苏明, 王平, 王宣波, 晁剑虹,,
来源:人类学学报 年份:2004
嶂山化石地点位于淮河下游、马陵山南端的人工河——新沂河的河床上。该化石点最早报道于1953年,是淮河下游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之一。本文报道了嶂山化石点近年新出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晁剑虹(文/图),孙成庭(文/图),龚固(文/图),
来源:大众考古 年份:2020
锚加固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加固措施,在粘接加固破裂或损坏的器物时则常用锔钉。锔钉式锚固技术结合了二者的技术优点,在馆藏石质文物的修复应用上,具有操作简便、粘...
[期刊论文] 作者:贺云翱, 王碧顺, 李庚善, 晁剑虹, 陈曦, 王宣波, 王平,,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13
...
[期刊论文] 作者:贺云翱,王碧顺,李庚善,晁剑虹,陈曦,王宣波,王平,许平,王宜京,伍苏明,,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13
凤凰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北部,2011年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改造,共发掘墓葬73座,时代自东周一直延续至明清。其中,M26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出土了青铜编钟、缶、石编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