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27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6
近代中国以变著称:变得大、变得快、且变化的发生特别频繁,这基本已是共识。但对各地发生的变化并不同步这一现象,研究似乎还很不足。我们以前曾提出:“民初的中国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2
以往治史,多以人物或事件为轴心来把握历史演进的经络,而对人物事件后的社会文化自身嬗变,关注不够。今日海外汉学中的社会史取向,则恰好反之,是力图将对历史过程的探究,根植于对地方文化社会变迁的了解之上,以期对来龙去脉(context)有一更深刻的把握。这一取向筚路蓝......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 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4
人文精神是久违的题目了。《读书》三月号推出这方面的讨论,可谓“及时雨”。读了兼涉文史哲的几位讨论者的宏论,颇受启发,尤其佩服几位论者眼光的高远。佩服之余,也有一些联想及不同的看法。讨论者最后邀请“同道”参加讨论。我们虽不敢自诩“同道”,却愿意欣然应邀......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6
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世事变迁    近代中国以变著称:变得大、变得快、且变化的发生特别频繁,这基本已是共识。但对各地发生的变化并不同步这一现象,研究似乎还很不足。我们以前曾提出:“民初的中国社会实是两个世界”(《读书》一九九三年十二期),这个观点同样适用......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3
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广为传颂的名句。少时读诗,读到这一句时也是十分佩服的。后来有机会读到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的中译本,即很感觉其在山外看山,确有许多我们这些“山中人”所不易见到的“真面目”。再后来读书稍多,又渐渐觉得洋人的山......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5
近代西潮入侵,不过在沿海小胜中国数次,中国士人的危机感却甚强,咸认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变局。始则认为是几百年未有之变局,继而危机感日深,年代亦复加长,不久乃大呼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提法且渐成时代共识,今人亦多视为成说而频频引用之。此中原因甚多,但最主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3
昔者孔子曾赞引南人时谚:“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夫子本意,原在强调人须有恒,后人亦多从此意解之。但对于这里双重否定之下的巫医,一般是不太注意的。殊不知孔子乃殷人之后,而“殷人尚神”,殷商时巫者地位本甚高。孔子一家虽食周粟有年,对殷礼并未忘......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 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1
清季西方势力入侵引起的冲击,李鸿章尝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论者亦多引用之。此语虽触目惊心,其实却是经不起推敲的。盖其后隐伏着一个大判断:即三千年来中国并无这样大的变化。这种观点,多少与当时西人以为中国沉睡的见解相符,其思想渊源或直接来自西潮,亦未......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 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3
以前常从普及读物里看到:人类所有的建筑物中,只有长城可以在太空上用肉眼观察到。可是前年出版的林(ArthurWaldron)教授的大作《长城:从历史到迷思》却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个“迷思”(myth,亦译神话)。而且这个“迷思”起源甚早,远在载人卫星上天之前六、七十年就已形......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 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3
西潮东渐以来,尊西崇洋逐渐蔚为风气。到本世纪初已形成“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若神圣”(邓实语)的现象。在此风气熏染之下,欧美洋理论一直对国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文章著作竞相套用五花八门的西方理论而很少加以甄别。若仔细观察,导论之类的西方初级教材似乎比真......
[期刊论文] 作者:罗厚立,葛佳渊, 来源:读书 年份:1992
曾以《华北农民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荣膺李文森奖的黄宗智教授,前年又发表新作《长江三角洲的农民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三五○——一九八八》(以下简作《长江》),结果招惹出一场黄氏与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马若孟(RamonH.Myers)之间的笔墨官司。黄马二位均为美国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4
人文精神是久违的题目了。《读书》三月号推出这方面的讨论,可谓“及时雨”。读了兼涉文史哲的几位讨论者的宏论,颇受启发,尤其佩服几位论者眼光的高远。佩服之余,也有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 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5
季羡林先生最近在“漫谈东西文化”(《中华文化论坛》一九九四年一期)时,提出了以汉语为表现形式的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相关的释读汉文的方法。季先生以为:“中国的汉语表露中国的‘心’,表露中国的文化。”与西方语言比较,汉语的特点是“没有形态变化,没有变格,没有变......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 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2
西方的中国研究通常都注重政治人物。象梁启超这样一个虽然参预政治,但主要还是个知识分子的人却有三本英文专书进行研究是极少见的。而且这三本书都是从思想史而非政治史的角度来研究梁氏知识分子的一方,就更加非比寻常了。五十年代初,李文森((Joseph R.Levenson)......
[期刊论文] 作者:葛佳渊 罗厚立, 来源:读书 年份:1997
我们的史学研究到今日的局面,似乎已到了必须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之时了。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方法论,应该也到了有所总结的时候了。中西史学都源远流长,但若以我们今日大学历史系讲的“历史学”来说,西方史学之独立于哲学,也不过是十九世纪的事;我们中国史学的独立于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