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史学相关论文
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 ,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者......
清乾嘉时代,浙东史学代表章学诚在其著作《文史通义》中提到“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中国历......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
胡三省撰《资治通鉴音注》,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三省的史学思想和特点与南宋前期的浙东史学家有相同之处,并对明清时期的......
浙东史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先后传承,有着相近的治史宗旨或方法的史学流派。它从南宋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元明、清初,一直到晚清,其......
20世纪初期,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史学运动,意在以新史学为指导......
嘉道以来,随着内忧外患的社会政治危机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思想传统从整体上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来自西方,也来自中国本土,......
《国朝文汇》以“国朝实录”自许,具有鲜明的“以文证史”倾向。综观《国朝文汇》,地域历史与地理、礼俗与政教是重要两组选材取向。......
<正> 明末清初,一批进步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了总结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探索改革时弊的途径,抨击宋明道学,提倡具有批判精神和求......
南宋以降,浙东地区逐渐形成了注重史学的治学传统。这种重史之风影响到鲁迅对历史尤其是野史的浓厚兴趣,促其提出“治学要先治史”......
在这组概念中,"浙学"最早出现,但最迟为当代人所认知。"浙学"概念的嬗变,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宋代浙学,二是明代浙学。今日的"浙学......
<正>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学术大师,在史学、经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方而均有很深......
<正>(三)实事求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文章之道,与待人接物相通: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影响结局。实事求是,莫作调人,行事应该有其风格:或......
南宋浙东史学大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庆历兴学,州县普遍建立学校,发达的官学系统,使人才培养制度化;加之南宋书院遍布,浙东......
作为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刘节不仅在中国上古史、中国史学史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其史学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相比亦颇具特色。他......
<正> 一、汇集几代人的心血而撰成《宋元学案》计有一百卷,与《明儒学案》同为学术史的巨著。它的主要撰著者是黄宗羲、全祖望二人......
本文所阐释的三个思想命题:王夫之的“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黄宗羲的“知古必先通今”、顾炎武的“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晚清民国时期,重新阐释、构建中国学术的渊源流变成为近代学人沟通中西的重要环节。巴蜀学人刘咸炘、蒙文通试图重塑浙东史学,寻求......
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
<正> 鲁迅之被称为“民族魂”,决定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深刻联系,这种联系是怎样形成的呢?鲁迅的全部著述表明,他汲取了中国......
本文对20世纪的"浙东史学"研究作了回顾,并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诸如内涵和外延、形成与发展、重要史家和史著、治学传统等作了评述.......
【正】 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和史学理论对后世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