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Km距离5Gb/sDWDM自由空间光通信实验

来源 :2010国防空天信息技术前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4.6公里地面空间光通信链路,使用DWDM及1550nm光纤通信技术,完成5Gb/s数据传输。产生两路速率为2.5Gb/s信号,经DWDM耦合、EDFA放大,传输至2.3km外,经角反镜反射,通过接收望远镜耦合至多模光纤,经DWDM解复用后还原成两路光信号。最后,由误码测试仪实时记录两个链路的误码率,分析光强起伏及链路误码情况。
其他文献
LDPC码迭代译码数值的量化方法是高速LDPC译码器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LDPC迭代译码数值的概率密度函数演化分析,提出了一种有限比特量化方案的分析算法以及优化设计方法,通过LDPC码迭代译码过程中不同量化参数下的外信息以及码元后验概率信息的演化分析,确定了不同量化位宽下的最优量化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优化量化策略,迭代数值采用4比特量化时所带来的性能损失小于0.5dB.与常
为了提高容迟与容断网络(DTN)的数据传输率,降低传输延迟和网络开销,基于安装在鸟类身上的具有GPS定位功能的快速移动传感器节点组建的容迟与容断网络模型BirdNet,提出了基于域复制的多副本路由算法DBMR,DBMR利用移动节点的GPS定位信息把移动节点划分到域,综合考虑节点间成功传输概率、传输延迟以及节点位置计算传输概率。从模拟实现结果来看,DBMR提高了数据传输率,降低了传输延迟,同时大幅度
临近空间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成为未来战场新的能力增长点。本文针对未来战场海量信息传输需求以及临近空间环境、低动态平台的特点,提出基于激光链路建立临近空间战区光信息传输分发系统的构想,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前景分析,该系统能够完成从传感器到战术节点间的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分发任务。
随着空间任务在数量和复杂度的增加,空间通信中的网际互联逐渐替代和改进了传统的通信协议,容迟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DTN)架构为挑战网络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更加适合日趋复杂的空间通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超图的空间容迟网络的传输模型,描述了卫星与地面基站的消息传输过程.在近地小卫星和地面基站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分块,利用容迟网络的Bundle协议,这些分块
本文针对高超音速飞行器具有高度非线性,输入输出之间强耦合以及参数不确定等特点,提出了基于H∞控制理论的动态逆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将动态逆控制的非线性解耦控制能力与H∞控制的强鲁棒性结合,保证了飞行的纵向稳定性,改善了其控制性能。基于某常规高超音速飞行器纵向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系统控制需求且具有强鲁棒性。
利用临近空间平台载雷达监视动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军事价值,是航空航天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临近空间平台载雷达获取监视区域静态和动态两种信息的特点,分析了信号处理所面临的挑战并对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APT(Acquisition Pointing Tracking)复合轴子系统在空间光通信过程中对于保持通信链路的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验室课题在深入分析压电陶瓷自身特性的基础上,以实验室已有的压电陶瓷器件为对象,研制一种基于PA93的新型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并通过相关试验和MATLAB仿真对所设计的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稳定性、范围、线性度、静态纹波,带宽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得以验
本文从基本的激光理论出发,建立了掺铒光纤激光器的传播方程,然后提出了一种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的设想,对该结构布局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针对这种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编写了专门的计算程序,在输出特性等方面进行理论计算仿真,研究了泵浦与激光输出的关系,增益的腔分布,斜率效率,耦合器的输出耦合比参数对光纤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影响。
为了能比较精确地模拟、演示验证双层卫星光网络星际激光链路的稳定和切换,本文按1:30的比例设计了分时切换LEO/MEO双层卫星光网络实验演示系统。系统包括计算机仿真环境和硬件平台两部分,周期为280s,平台角速度为1.28°/s,切换时间为4s,具有自动追踪、双向切换和自动对准功能,可模拟星际激光链路维持,MEO和LEO间星际激光链路切换,MEO卫星对LEO卫星覆盖和数据中继等功能。演示系统可为工
本文基于光纤激光外腔谱组束原理,对激光谱组束的光束质量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焦量、透镜焦距、组束阵列宽度以及由光栅引入的角偏移是影响组束激光光束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光束质量因子随以上四个参量值的变化趋势。通过改变各参量的值进而改变光束质量因子,从而对光束质量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