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语法双宾结构是一种与无宾结构、单宾结构并列的基础结构形式.其实一个动词同时支配两个成分理论上不成立,可以认为双宾结构中应存在动词词义吸收和结构合并现象.如果承认汉语双宾结构都是由两个动词构成的,也就是一定包含一个词义被吸收和形式被合并的动词,那么就需要对双宾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并提出重新分析的两种处理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语法双宾结构是一种与无宾结构、单宾结构并列的基础结构形式.其实一个动词同时支配两个成分理论上不成立,可以认为双宾结构中应存在动词词义吸收和结构合并现象.如果承认汉语双宾结构都是由两个动词构成的,也就是一定包含一个词义被吸收和形式被合并的动词,那么就需要对双宾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并提出重新分析的两种处理法。
其他文献
作于东汉之杜笃《祓禊赋》系篇描写古代祓禊民俗场面之作,祓禊是上巳日里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巫术仪式,观审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祓禊一事是加载官方礼制文书的,可见这是一个举国参与的祭祀活动,其受重视之程度毋须赘言。随着社会的变迁,上巳习俗渗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时代内容和特色,与它的原生形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俗信从迷信中的解放,是民俗发展必然的结果,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
「百戏」是汉代杂技艺术的统称,它广泛流行于民间,与俳优歌舞杂奏、民间俗乐合称为散乐.由于秦、汉宫中艺人的杂技演出,加上民间的百戏活动,和季节性的民间游戏,因此两汉「百戏」之表演,乃促使了游戏与竞技的发展.观李尤<平乐观赋>虽非百戏专题之介绍,但其内容却涉及了百戏杂技之槪况,可谓首创百戏杂技游艺赋者.李尤全面性地描写洛阳平乐观之百戏,不仅影响及张衡<西京赋>中对角觚百戏之描写,更为东汉时期之洛阳,提
汉语缺少形式标记,使得汉语语法的教学和研究面临较大困难.语料库方法为语言现象的收集和检索提供了方便,但人工标注语料库的代价太大,而且无法满足广大汉语教师及研究人员各不相同的需要.面向语言教学和研究的汉语文本检索软件无需人工标注,就可以对语料进行灵活多样的自动检索.介绍汉语语料检索软件CCRL功能设计思想,利用该软件对原"长安街汉语"基本语法各语法点的检索方法,给出部分检索结果,为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
本文考察了不同汉语熟练程度的泰国学生和用语境线索和构词法线索推测生词词义的情况.结果发现,熟练程度高和低的学习者均可使用这两种线索;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构词法线索所起的作用不明显;而在无语境的情况下,构词法线索的作用比较显著.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议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习者对汉语构词法的意识,同时培养学习者在遇到生词时综合利用多种线索。
本文首先介绍西方学者在文字认读和书写关系问题上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观点(即单表征模型和双表征模型)及其对于汉字读写心理机制研究的启示,然后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读写关系处理的新模式"认写分流、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及其相关教材情况,最后提出应用该模式的汉字练习设计方式.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汉字字形学习的认知规律以及在汉字抄写中对部件信息的运用.实验一利用真假字判断的范式考察了留学生的汉字部件位置意识和部件本身的意识;实验二和三则利用延迟抄写的方式考察了他们能否利用已学汉字的部件来书写生字以及汉字的出现频率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该阶段留学生已发展起部件位置意识而未发展起部件本身正确与否的意识;尽管如此,他们却能在生字抄写中积极利用已学部件,对部件的利用
听记能力的训练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听记的过程是思维非常积极且主动参与的过程.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引导激发这个学习过程.教材编写强调了对听记材料的预测能力、把握中心的能力以及速记能力的训练;并实行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的分层训练途径.
本论文针对《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这两套初级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法点编排,从语法点编写特色、语法点数量、语法点编排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以期得出两教材语法点编写的得与失,推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的深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