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早期微小球状疑源类Yurtusia uniformis的藻类学亲缘关系与生命周期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自埃隆期晚期,鄂西地区几丁虫的丰度和分异度明显增加,该区是研究埃隆阶至特列奇阶界线附近几丁虫生物地层学的理想地区。研究区埃隆阶至特列奇阶界线附近的地层连续,自罗惹坪组上部向上延限进入纱帽组。
会议
会议
Gesinella Steiner et al.,1992 是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常见的一类宏体藻类,也被发现于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Gesinella 具有叶状体(thallus)、假茎(stipe)、拟根(rhizome)和拟须根(rhizoid)等明显的分化器官,被认为是真核的宏体后生植物.主要以碳质压膜方式保存的Gesinella,其藻体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和生态习
华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中-晚期宏体生物群(如:鄂西的庙河生物群和黔东北的瓮会生物群),以宏体藻类为主,见有后生动物。受限于碳质压膜的保存条件,其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方面的探讨,因而在系统分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底栖宏体藻类的假茎(stipe)和拟根(rhizome)中的髓组织是否存在、或以何种形态存在也有较大分歧。
我国冀北地区滦平盆地下白垩统大北沟组-西瓜园组沉积连续、保存相对完整,产有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包括丰富的介形类等微体化石,是研究早白垩世陆相地层及热河生物群早-中期演化的理想地区。前人对滦平盆地的介形类做过大量研究且取得了系列成果,然而,由于对介形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的过高估计和部分介形类分类单元的不同认识,给介形类的分类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生态学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争议和困难。
Horodyskia 是一种大量发现于前寒武地层的串珠状化石,广泛分布在澳洲、非洲、北美,以及中国华南地区,关于它的成因一直争论至今.Horodyskia 曾被解释为褐藻、有孔虫、海绵、后生动物粪便,以及假化石等.我国贵州省留茶坡组中发现的Horodyskia minor,以串珠直径较小、串珠间具有连接物,以及个体外部有石英圈层包围等特征明显区别于该属内的其他种,因此,是否可以将Horodyski
放射虫拥有的硅酸盐壳体在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下的深海沉积物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保存,是分析深海区域古环境的良好工具。而菲律宾海作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是热带与亚热带海洋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纽带,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进行古海洋研究的良好场地。
Heinrich Stadial 1(HS1)事件的二阶式变化在格陵兰冰芯、北大西洋、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南极洲等许多地区的古气候记录中都有发现,但是仍缺乏HS1 事件高分辨率的海洋记录及热带和高纬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的认识.本文利用位于冲绳海槽中部的OKI02 岩心,基于浮游有孔虫群落组合分析以及表层种G.ruber、温跃层种P.obliquiloculata和N.dutertrei 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