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控制权与索取权分离下的现金股利政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实证数据的研究

来源 :中国财务学会,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之谜”在中国资本市场表现的同样复杂,其中低股利是一个突出的特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检验了以下假设: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条件下,现金流控制权和索取权分离导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造成企业现金流不足,为此,企业通过融资来满足经营需要,同时边际融资成本递增造成掠夺成本逐步上升,因此,大股东选择低股利政策以“支持”上市公司,最终实现股权利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现行的会计信息宏观管理模式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会计信息管理模式,构建了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管理系统。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财务治理是经营治理的基础,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背景下,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指出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限制理论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约束困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限制理论的限制预算管理模式就是通过抓住“瓶颈资源”这个重中之重,以资源瓶颈为核心,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决策产品组合,并开展预算管理。文章探讨了基于TOC的限制预算管理模式,并就该模式在单-资源和多资源限制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案例说明。
政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是国际上惯用的手段。本文选择2003-2008年间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中获取政府科技资助、流转税收和所得税收激励的企业为样本,分为大型与中小型两组,并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以上三种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得出结论:1.政府科技资助和税收激励政策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类企业R&D投入。2.在不同企业规模下,政府科技资助和税收激励政策对信息技术类企业
本文在传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选取了2006年至2008年A股制造业35家ST公司和70家配对的正常公司为对象,收集整理前三年的指标数据作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前三年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指标结合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对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性及灵敏度高,具有中长期的预警能力。
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集保险保障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人寿保险产品,近年来逐渐成为个人及家庭理财工具的一部分。本文从投资者的角度对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账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及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对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及风险进行分析。在不同的风险偏好系数λ下,研究最优投资比例及在各种比例下的收益情况,并以2003—2008年存续至今的6家寿险公司的15个投资连结保险账户为例进行分
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现金股利政策并不受市场投资者的欢迎。于是,形成了与经典现金股利理论相悖的中国式“现金股利之谜”。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经济含义。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现金股利政策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方式之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支付的现金股利越高,利益侵占越严重。利用权益性融资发放现金股利是一种性质更为严重的利益侵占行为,因为它直接侵占了小股东的资本金。其他大
本文发现了应计盈余管理和A股指数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与显著相关性,我们建立简明理论模型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解释,生动刻画管理层如何利用非理性的市场价格行为来进行理性盈余管理选择。
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导致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资本结构导致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却没有被很好的重视。特别是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如果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一味遵从既定理论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成本过高,资不抵债等等,从而加大了财务危机发生的町能性。由于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与财务危机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就选取金融危机视角下的资本结构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以20家上市公司
本文以A股市场的IPO融资为研究样本,以“热市”和“冷市”作为市场时机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了融资的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市”下的公司比“冷市”下的公司在IPO当年发行更多的股权,导致“热市”下的公司账面杠杆率下降的更多。研究进一步发现,这种“热市”效应并没有形成对融资结构的持续影响,在IPO第一年即可逆转50%,在IPO后的第三年即可完全消除“热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