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震序列震级差异性研究:海原断裂干盐池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事件序列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位于1920年8.5级破裂带的中部的干盐池盆地成功开挖了数个大型三维探槽,揭露了清晰的韵律性、面状展布地层和丰富的地震破裂现象。探槽中发现丰富碳屑样,在多个层位上采集了几十个碳样,14C加速质谱(AMS)测年确定多期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限。尤为突出的是探槽顶部2.5米厚的最新细粒沉积层序记录了1500A.D.以来的4次地震事件。在事件的14C测年及其误差范围内,通过历史资料进一步限定了分别对应于公元1920、1760、1709和1638年的地震。历史地震记录表明这些地震的震级差别很大。除了最新一次地震,即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为8.5级,之前的3次地震事件的震级较小,可能为5或6级多的中等震级。古地震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探槽中所揭示古地震事件的震级类似,近似于特征地震型的最大震级。该研究表明,中等震级地震也可以产生地表破裂,并在沉积地层中保存;古地震探槽所揭露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震级相差较大,不一定是特征地震型震级的事件。
其他文献
Fuzzy Vault算法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指纹模板的安全性以及上锁算法的复杂性。利用可变参数的函数式对原始指纹特征值进行数学变换,生成随机的指纹特征值。同时通过密钥拆分的
《周易·系辞传》集中涵盖了《周易》变易思想的精髓,探赜其育人价值兼具学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周易》通过察观天地、取道自然的方法汲取了宇宙“变易”之奥义,而“通变”
本研究通过工业地震反射剖面分析重新定位的余震资料和震源机制解建立了同震断层的地下三维几何学模型。这些剖面以及三维模型揭示了汶川地震主震发生在山前隐伏断层上,而该断
会议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中央带",是华北地块东升西降的结合部位,为研究华北地块地质发展历史的理想场所.南太行山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目前已广泛出露地表,这表明以南太行
会议
在桥梁中,温度变化能产生相当大的温度应力,某种情况下,可与恒、活载产生的应力相比。以往对桥梁结构的温度应力,因缺乏认识,通常都没有计算或考虑这一重要因素,所以设计的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趋势,这对课程思政育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亳州学院中药学院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的教学主体、
网络时代下,各种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巨大,国外意识形态裹挟其中,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很大冲击.在对大连市多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调研中发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目前仍
  发生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增加了南段山前隐伏断层的库仑应力,而南段具有环青藏高原周缘最陡峭的地形,势必还会存在地震危险性(Liu-Zeng et al.,2009;
会议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陆陆碰撞的典例,其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对全球尺度的构造,生态和气候变化有深远影响.青藏高原地形生长的时空演化历史对理解高原型巨型地貌体形成等大陆构造变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