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腺癌切除术后的不良预后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腹膜种植有关.即使是2cm以下的小胰癌,如病灶突破胰腺包膜,也极易侵犯腹膜后结缔组织,并向胰周神经从和局域淋巴结播散.目前,许多研究已显示根治性手术后无淋巴结转移(Lymphnodemetastasis,LNM)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亦不过15﹪~40﹪,大多数患者仍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胰腺癌尚存在神经浸润这一有别于其他癌症的重要生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切除术后的不良预后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腹膜种植有关.即使是2cm以下的小胰癌,如病灶突破胰腺包膜,也极易侵犯腹膜后结缔组织,并向胰周神经从和局域淋巴结播散.目前,许多研究已显示根治性手术后无淋巴结转移(Lymphnodemetastasis,LNM)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亦不过15﹪~40﹪,大多数患者仍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胰腺癌尚存在神经浸润这一有别于其他癌症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因此,为提高胰腺癌长期生存率进行的区域淋巴结及神经组织清扫应作为R0切除的重要内容而提到议事日程.本文探讨,一、不同胰腺癌的分期系统反映了对手术方法的不同态度,二、"根治术"之我见和R0切除的界定,三、R0切除对延长生存时间的意义,四、对胰腺癌N分期的探索。
其他文献
腹腔镜外科手术在17年内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普通外科从简单的阑尾切除到最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均已成功开展,并已逐渐成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种新的技术像这样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在外科领域是少见的.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发展在外科手术领域引发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技术革命.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发展一方面与腹腔镜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提高,经验日益丰富和有专业手术经验的医生参加有关.另一方面是与适用而有效的手术器械的开发
在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方面,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术后长期生存,对术后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近年来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PANP)、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等新观念的融入,以及直肠癌浸润转移规律的重新认识和吻合器的使用,直肠癌的保功能手术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近几十年来,胃肠外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级医院相继设立了独立的胃肠外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新成果不断地涌现.随着胃肠外科与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某些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以适合时代的要求与满足病人的需要.在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的诊治中,内镜诊断与治疗值得我们温故知新。
近年,肝移植在我国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方式的选择重新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行肝移植手术还是传统的PHT手术?在肝硬化PHT基础研究方面,过去主要是研究引起高动力循环的液递物质,而近5年来,人们更重视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在激活与抑制星状细胞的各种因子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试图延
本文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策略与规范,外科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鉴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病情千变万化,故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又由于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持续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复发是难免的,迄今尚未找到一种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合理的方法是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胰体尾部与脾血管及脾脏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一个解剖单位,传统的胰体尾切除术,理所当然的切除脾脏.当脾脏抗感染及抗癌肿的功能被确认后,从20世纪70年代后各种保留脾脏手术兴起,基于对脾脏血管的研究,切除或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获得成功。本文介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
目的:从观察脾脏巨噬细胞的变化入手,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为最终了解门静脉高压症脾脏的变化及评价其免疫功能状况、临床上对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是应该"切"还是应该"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切除的脾脏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人外伤脾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对照.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细胞培养、蛋白芯片、基因芯片等方法,从组织、细胞及其信号通路、蛋白、基因等不同层面
现代外科对脾脏的定位是:(1)脾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机体抗肿瘤和感染等机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决非以往认为的"无用之物"可随意切除;(2)然而,脾脏并非须臾不可离的器官,疾病治疗过程中,欲保留脾脏必须遵循"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上述观点表明,在临床工作中脾脏"切"与"保"都是有条件的,其选择取决于何者更益于疾病治疗.对于具体病例,如果脾脏显著地促进病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去除脾脏会利于疾病
自2000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塔大学Shapiro等报道连续7例胰岛移植获得成功以来,埃德蒙顿方案成为胰岛移植的标准方案.但埃德蒙顿方案的成功通常需要2~3个胰腺供体供给一个患者,而且术后需要应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因此这项技术对于我国这样的胰腺供体来源短缺,经济水平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在埃德蒙顿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细胞移植特色,大胆采用胚胎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凶险,进展迅速,转归呈现多样化而救治难度极大,死亡率高.近二十年来,随着对SAP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技术的进步,SAP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其总体死亡率仍在20﹪左右.因此,SAP救治仍然是当前外科急腹症中尚未满意解决的难题之一.总体上看,SAP存在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发生在发病早期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期(SIRS期);第二个死亡高峰在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