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危重症,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诊疗模式也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将简要概述STEMI在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领域的部分新进展.
【出 处】
: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危重症,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诊疗模式也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将简要概述STEMI在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领域的部分新进展.
其他文献
近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未显示出肾动脉支架术获益并不意味着在仔细遴选的特定亚组人群亦不能获益,评估RAS介入治疗获益需考虑患者病史、临床情况、严格规范的应用可靠的无创影像评估有严重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以分出极有可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者。基于现有的循证证据难以判定单侧相对于双侧RAS介入干预的效果,对于按狭窄百分比病变程度尚不确定、病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存疑的患者,在行选择性造影时可行跨病变压力测定以助诊断
对Takotsubo综合征的认识在过去的十年间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情绪或生理应激诱导儿茶酚胺介导发生心肌顿抑现象,在Takotsubo综合征患者中发现血浆儿茶酚胺浓度超过生理水平证实了这一理论.为此,常对患者在躯体和情绪应激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的高兴奋性进行评估.据观察研究表明,慢性或创伤性应激的易感因素,抑郁障碍及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均与Takotsubo综合征发病机制
本文着重回顾内分泌相关疾病中关于肥胖悖论的假设机制和最新证据。讨论存在肥胖悖论的观察性研究中已经被描述和强调的混杂因素和偏倚,尽管观察到肥胖悖论,但仍有大量的文献支持肥胖者降低体重带来获益。
早在350多年前,威廉·哈维爵士(Sir William Harvey)发现负性情绪对心脏产生消极性影响,但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这种说法,直到20世纪30年代,两项精神障碍患者的纵向研究发现,抑郁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心血管病的死亡.这些发现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抑郁在冠心病(CHD)中作用的兴趣飙升.在此期间,多数研究关注的不是精神病患者的抑郁,而是CHD临床抑郁患者,或社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相对于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现代治疗策略,如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PE)的治疗手段和治疗结局仍然没有太大改变.近年来,这种现状正在被改变,各国指南相继更新,新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手段正在不断探讨中.本文主要探讨多学科合作PE治疗团队的建设,以及除了抗凝治疗以外可能的治疗措施如介入治疗等,虽然这些治疗方法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
BPV是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和预测医学的重要监测内容。特定条件下触发的增大的BPV可以加快器官的损害。由不同时间段的多种BPV的共振效应产生的一次异常升高的血流动力学的血压峰值,可能会触发一次心血管事件。因此在将来,考虑到BPV及夜间高血压,“ICT基础上的24h血压的预测管理”,有望成为高危患者从早期开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到后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一种非常有希望的个体化管理方式。然而,固定的
当前中国处于人口健康转型阶段,慢性疾病的直接、间接负担呈明显的加速趋势,主要危险因素处于失控状况,潜在危险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血管炎性病变.其病因未明,主要发病人群是婴幼儿.如不早期治疗,1/5的儿童患者会发展为冠状动脉血管瘤.随病变进展,冠脉血管瘤瘤体在发病6周达到最大程度.从冠脉血栓进展到心肌梗死最高危时期为发病后2年.当今认为,川崎病不再是年轻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少见病因.冠状动脉移植和经皮介入治疗都被用于冠脉瘤和狭窄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疾病早期表现为高热,
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过ATP-结合的盒式转运A1(ABC-A1)和ATP-结合的盒式转运G1(ABCGl)通路,从巨噬细胞逆运转胆固醇,去除其过多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因而,损害载脂蛋白功能或ABCA1和ABCG1活性的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在动物模型,HDL也可抑制脂质氧化,恢复内皮功能,发挥抗炎和抗抗凋亡作用,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全身和血管的炎症导致HDL功能失调,从而使其
鉴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是增加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所以本文着重关注了这两者及相关危险因素。另外,本文还总结了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与证据的差距(即证据-实践差距),阻碍消除证据-实践差距的相关障碍,以及资源效益型干预措施要实现的目标。最后,在群体、个体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层面上回顾了一些可克服现有障碍的新型的、资源效益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