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变的历史观根源--以典型理论和宏大叙事为例

来源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理论与现实主义关系密切,作为研究对象,近20多年来,受关注的程度逐渐下降;宏大叙事时下还处于热门话题范围,在借西方理论分析我国当代文学问题时,它多半以靶子的身份出现.从学术史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显隐,折射出某种默契与智慧.从直面研究对象角度看,无论典型理论与宏大叙事,乃至现实主义,其背后都指向同一根基:即强调历史真相的传统历史观。时下,宏大叙事、典型理论与传统历史观、同一性的关系,更受到关注;而不加分辨地予以完全忽略乃至不认可的后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当代文学语境中,宏大叙事指的是在历史哲学视野的指导下,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力求从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东西,直至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规律。但如从理论角度看问题,“宏大叙事”的源头最终是指向黑格尔的:主要在于“绝对理念”所衍生出来的同一性及其化身-历史哲学。从中国当代文论史角度看,讲宏大叙事,必然涉及典型理论。在黑格尔那里,典型理论达到高峰,堪称完美;马克思恩格斯对典型理论的贡献,是依据他们秉持的历史观,提出了典型环境问题。换言之,典型环境的理论源头,是历史唯物主义。
其他文献
文学理论如果不对古典文学经验进行有效阐释,就只是一堆未启封的工具,难以进入中国经验的核心。对考据式的文学研究而言,理论或许可以抛弃,或者留待查看,有条件地加以使用。但对于“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中国文学研究而言,关于古典文学的理论研究,恐怕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个任务首先应该落在文艺学专业的头上。在这个混乱和暖昧充斥于思想的时代,中国文学研究如果要走一条清醒的道路,为社会发展和个体心灵的成长提供帮助,
假如跳出提喻之后去把握阿多诺的这对二律背反命题,那么它应该涉及到更深广的内容,也应该触及到一个更形而上的终极追问:奥斯威辛之后艺术是否可能.事实上,只要注意一下阿多诺遗著《美学理论》((A)sthetische Theorie,1970)中开头那句话,就会明白他终生都在面对着这一理论难题:"时至今日,不言而喻的是,所有与艺术相关的东西都并非不言而喻,更非无须思考.有关艺术的所有东西,诸如艺术的内在
针对对国外文论话语移植实践中的偏食简化,主张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国外文论引介历程与引介战略加以反思;针对对所谓“西方文论”亦步亦趋追踪接轨的心态与举动,主张立足国内文论的当下生态,有针对性地反思轴心问题,积极有效地介入当代中国的文论建构,积极有为地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的蓝本是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归来》的叙事以图像为主,文字配合图像完成影片叙事的任务.这种格局决定了影片与小说原作的关系.影片只是借用了小说的部分框架与素材,整部作品从整体构思到具体细节与原作都大相径庭.影片在发挥图像叙事的视觉效果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在克服图像叙事的不足方面做得不够,影片逻辑不够严谨,叙事容量与复杂程度都有所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的西方文论中,传播较早、恐怕也算传播得最为广泛、被使用得最为纯熟的,也许应当算是俄国形式主义和美国新批评派了.除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门的译介工作,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在中国的成功旅行,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20世纪90年代几本重要的西方文论教材,形式主义和新批评被认为是"科学主义"文论的代表,是注重"文学作品系统"本身的流派类型.这种科学的、细致的分析方法,对于依靠直觉和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体制是通过著录戏曲作家、作品、或对戏曲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文本样式.它可以为分为"以人类书"的著录体例、"以品著录"的体例和"以类分目"的著录体例.
文章分析了中国问题存在的情况,而太多的学者是不能去言说真正的问题。因此,在什么是“真正的问题”被解决之前,要争取是一个能够自由地谈论每个人的真实感受言说环境。由于谈论“中国自己的问题”牵涉到言说环境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文艺学能否发现真问题这个问题必然和对体制的反思联系在一起。反思体制当然是政治学的任务,是一个是政治学的问题,但是文艺学的问题不可能不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做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文
自上个世纪之初开始,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西化进程是很不平衡的。文学的西化,更表现在是文学观念的西化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大致指的是语言运用得出色的文字作品。中国在文学观念方面西化得非常彻底。从中国和日本同时期学人文学思想观念的对比中,就可看出这一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的文学同样是西化的,但日本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文学的西化,是文学理论“失语”的重要原因。“五四”时期直至今天,文学己经迅速西化,传
现象学方法与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的对话展示了一条研究审美经验的独特路径,即摆脱或者从审美主体或者从审美对象来界定审美经验的方法,将审美经验理解为一个受到先验情感统摄的"受"与"做"的动态发生过程,在作为先在的主体性统摄结构的情感作用下,原本处于晦暗现实中的事物经过这个过程进入一个有意义深度的审美世界,主体则在对事物的统摄和拥有中获得了彻底自我实现.与审美经验相伴随的审美快感,正是由此过程而带来的生命
习俗(custom)、习惯(habit)与习性(habitus)是相互纠缠极其复杂的大观念,个人的习惯反映了特定群体和社会的习俗,习性侧重于主体层面.审美习俗对特定群体和社会的审美经验进行引导和约束,因此具有制度性.审美习俗联系着特定文化的情感结构,审美经验的形成受制于显性的审美习俗和隐性的情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