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Probe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中国大陆岩石圈断面--5000千米区域长剖面概述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剖面、青藏高原东北缘-华南剖面、华北剖面、东北剖面四条实验长剖面背景和主要成果。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三维任意差分精细积分的方法对地质模型进行了可控震源的高效率采集正演模拟,认识到高效率采集可以大大提高地质模型的数值模拟效率,对多源激发数据采集及处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可控震源子波相位的控制,能够使重叠的多个震源分开,使模拟地震记录更加利于地震资料的处理,降低了炮集分离的难度;得到的模拟地震记录经过处理成像后能够很好的反应地质构造,精度较高。
本文收集了震区附近其他GPS连续观测数据,通过处理、分析GPS观测数据,获得了汶川地震震后形变场的时空演化过程。震后形变主要来源于受同震应力场驱动地震断层面上的震后滑移与下地壳-上地幔的驰豫形变。
利用子午工程的监测数据,子午工程团队在我国上空空间环境特征及其对太阳风暴的响应过程,地球空间不同空间圈层的耦合关系,和空间天气事件沿子午链的扰动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同时,子午工程为我国载人航天等空间活动的空间天气预报和保障服务提供了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撑。
本研究通过收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固定数字地震台网和宽频流动地震台阵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利用背景噪声无源成像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东南缘、东北缘和北缘地壳及上地幔顶部s波速度结构模型,模型揭示了高原下方中下地壳低速层的存在,以及该低速层在高原边界与周边块体之间所呈现出的不同模式,并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壳深部构造特征与地表地形以及高原下方物质流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块体和周边块体之间的深部结构、变形关系及
本文介绍海洋CSEM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应用实例以及在资料处理正反演方法研究和仪器设备研制方面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利用纵波与PS转换波进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均可以对HTI介质的特征进行描述,并且PS转换波比纵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响应更明显。炮检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应用时需要对输入数据的炮检距范围进行试验和筛选。PS转换波对HTI介质中流体的粘滞度敏感,可以利用其方位各向异性分析HTI裂隙型油气藏的流体分布信息。
本文研究不仅对波形反演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对波形反演方法初始模型的建立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在数据域,研究了波动方程旅行时反演方法;在成像域,研究了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展现空间大地测量在地球科学角色及其最近结果,包括高精度地监测和研究地表形变、构造运动、地球自转、陆地水循环、海洋洋流、大气/电离层延迟跳动及其与固体地球活动耦合,及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动力学特征等。
本文在单层各向异性结构的假定下,对同一个台站所有的各向异性参数对进行“叠加”处理。“叠加”处理可以降低SKS波分裂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提高台站的分裂测量质量。基于华南地块及其邻近的340个台站剪切波分裂结果,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华南地块下方的地幔流结构作细致的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湖南邵阳-福建漳浦)所经区域的自然条件、采集基本参数及现场监控处理剖面数据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