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MnN薄膜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aiai1987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在不锈钢基片制备Mn<,4>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分别对Mn<,4>N薄膜的表面形貌和锂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该薄膜电极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420mAh/g,第一次不可逆容量损失约为50﹪.
其他文献
采用湿法混合、低温合成、高温结晶相结合的低温半固相法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纯相尖晶石LiMnO,本合成方法具有产品相纯、结晶优良、孔隙均匀、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电化学性能稳定的优点;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工艺易于控制、生成成本低、能耗小、无环境污染、易于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采用本实验室电解制得的CoNi(OH)与LiOH·HO和稀土氧化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正极材料.对掺杂稀土元素的LiCoNiO正极材料的研究表明,掺杂1﹪含量稀土元素所制得的正极材料具有较佳的功能.XRD分析结果表明,掺入Y,La的正极材料晶胞参数c轴变大,这有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可改善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对SrCoFeO(x=0-0.2)的电导率和氧渗透率的测量研究了铁掺杂在抑制SrCoO的相变中的作用.对于SrCoO,其电导率和氧渗透率在830-920℃范围内出现滞后.当掺入10mol﹪Fe时,电导率在600℃附近仍存在滞后现象,但滞后的温度范围和幅度SrCoO相比已经大大下降.当Fe掺杂量增至20mol﹪时,已没有观察到电导率和氧渗透率的热滞后现象.采用Fe替代Co可以将高温相立方钙钛矿结
通过测量密度和观测微结构研究了用gel-casting工艺制备的LaCaCrO粉末的烧结制备.研究表明BiO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烧结助剂,通过添加不同的BiO,发现添加10wt﹪BiO能够显著的提高LaCaCrO的烧结能力,由于Bi取代La位增加了Cr位的点缺陷,从而提高材料的烧结能力.电导性和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表明,BiO的添加对这些性能没有重大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大型锂离子电池研制、生产、使用中的关键性问题,而改善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为提高其安全性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往电解液中添加磷酸三甲酯和亚磷酸三甲酯,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燃烧实验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往电解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亚磷酸三甲酯时,不但能提高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也能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而往电解液中添加磷酸三甲酯时,电解液的安
与传统烧结相比,微波烧结的优点是,烧结温度低,保温时间短,加热速度快,开辟了陶瓷制造的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影响微波烧结的因素,以及Beta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铝等陶瓷制品的微波烧结和对微波效应的探讨.
LiFePO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本实验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纯相的LiFePO粉体并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实验发现,合成的LiFePO结晶性良好,平均粒径为2.147um而且粒径分布窄.电池充放电测试表明,该LiFePO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mAh/g和124mAh/g,充放效率为94.7﹪,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12mAh/g,容量损失仅为1
本文报道了温和条件下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BaSmSbO的水热合成,并通过XRD、IR、ICP、XPS、VSM和SbMossbauer谱对产物物相、组成、结构、锑离子价态和磁化率等进行了表征.BaSmSbO产物为立方钙钛矿结构,属于Fm3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5097(20)A,V=616.23(25)A,Sm和Sb呈岩盐型有序排列,锑为+5价.
通过在长碳链醇中低温热解钴化合物将纳米CoO颗粒镶嵌在硬炭球(HCS)的纳米孔中.以恒电流充放电循环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手段评价了CoO/HC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这种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达422mAh/g.CoO的高储锂容量以及通过将CoO纳米颗粒镶嵌在稳定的多孔HCS中对纳米CoO颗粒团聚的有效抑制使CoO/HCS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合成了内掺1﹪钇的球型Ni(OH)并对它的高温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高温下内掺1﹪钇的球型Ni(OH)的放电比容量比普通球型Ni(OH)要高出很多,具有明显优良的高温性能.本文还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粉末微电极技术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元素钇可以提高镍电极上的氧气析出过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