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8~35月龄的三倍体雄性虹鳟为试验材料,同期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组织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几种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染色体多倍化对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探讨多倍体虹鳟的生殖机制。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精巢能够发育成熟,但较二倍体发育迟缓,成熟精子量少,精子结构正常、大小不一;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各级生精细
【机 构】
: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8~35月龄的三倍体雄性虹鳟为试验材料,同期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组织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几种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染色体多倍化对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探讨多倍体虹鳟的生殖机制。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精巢能够发育成熟,但较二倍体发育迟缓,成熟精子量少,精子结构正常、大小不一;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各级生精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同,但体积较大,发生过程中有大量坏死细胞存在,精子变态期尤为明显;败育的生殖细胞被支持细胞所吞噬;生殖激素仅呈现一个生殖周期变化,与二倍体变化趋势相同但滞后。结果表明,三倍体雄性虹鳟的生精细胞能够完成减数分裂,滞育于精子细胞阶段,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不规则的联会,产生的精子绝大多数因含有多余的染色体片段成为非整倍体而败育,只有少数生精细胞能够正常发育成精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恩诺沙星在南美白对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以肌肉注射方式给药后,药物的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性模型,药物在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的药时曲线方程分别为C=3.364e-0.6932t+1.6404e-0.00947t,C=5.5294e-0.9497t+1.8708e-0.01433t,C=7.5267e-0.3333t+3.24
采用饥饿不同时间后再恢复投喂相同时间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生长、摄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20d后体重超过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饥饿10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d后,体重接近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15d的星斑
采用Winkler法测定水中溶氧含量,通过比较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含量之差测定长蛸耗氧率及窒息点,并在不同程度的溶氧胁迫下测定长蛸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蛸耗氧率在一个昼夜内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耗氧率与水温(10~30℃)呈正相关,与pH值(6.4~9.2)呈负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14~31‰),长蛸耗氧率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平稳,曲线呈凹状分布;雌性长蛸耗氧率高于
三疣梭蟹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但是肌肉乳化病严重影响了梭子蟹的养殖效益.为此我实验室用肌肉乳化病的致病菌-溶藻弧菌对其连续筛选育苗3代(以下简称筛选蟹F1,F2,F3).本文以抗脂多糖因子(ALF),血蓝蛋白,血清中的重要免疫酶类,磷酸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为指标,研究了3代筛选蟹的免疫
益生素是一种能通过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几种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和(或)激活其代谢,从而提高宿主肠道平衡,从而提高宿主生长的非营养性物质.益生素的研究包括甘露寡糖、乳糖、寡聚果糖和菊粉.这些天然成分的有效性不受饲料加工的影响,它们也不属于受监管需限量使用的物质,因此在使用的方便性上大大优于药物和化学制剂.百泰A(R)就在这一背景下成功研发的产品(美国国际原料公司与Gatlin博士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它是一种
从广东省中山市某养殖场的患病斑鳢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患病斑鳢体表有大量充血的部位,有些体表溃烂,肛门红肿,解剖发现肝、肾肿大,挤压腹部有腥臭的红色粘液流出.该菌株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2~3μm×1~1.2μm,周生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用8对微卫星对草鱼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两个自交组合:长江♀×长江♂(YY)、珠江♀×珠江♂(ZZ),一个杂交组合:长江♀×珠江♂(YZ),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结构分析.8对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并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可以用于遗传变异分析.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和度、期望杂合度、多态性息含量的均值均以YZ组合最高,分别为2.8111、0.9843、0.6399、0.5598;ZZ组合最低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鱼、黄花鱼等,为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大黄鱼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也是闵、浙两省的重要经济鱼类。自1985年突破大黄鱼人工繁殖技术以来,充足的苗种为我国东、南、黄海等地区的大黄鱼人工养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到20世纪末,大黄鱼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单一品种养殖产量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品系、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及其杂交子代(Oreochromis niloticus♀×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IGF-I基因结构差异,研究IGF-I 基因与三种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之间的的关系,通过快速扩增3、cDNA末端的方法,从鳃的总RNA,逆转录得到c
采用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1.0217 ±0.821、0.5568±0.266、0.3033±0.277 g)和盐度(13、1 8、23、28、33)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