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功能语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把影响称谓语的选择归纳为两个主要相关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与社会关系有关,包括称谓人与被称谓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个人因素涉及个人态度,包括称谓人表达的等同、亲密和情感。在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看到,他们对称谓的类型和影响称谓选择的社会原因作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个人原因,学者们描述了有这种现象,做出的解释是出于等同或者表示亲密或熟悉的考虑,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这种出自个人因素而选择的称谓做出系统的分类和充分的解释,更没有从态度系统这一评价视觉来分析和解释。 本文正是要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理论来评价称谓中的态度类型,来解释人们处于个人的不同态度作出不同称谓变体的选择。
其他文献
诸暨话的俗语中,像"毒头毒脑"一类词语(概括为"x头x脑"),数量比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本文根据收集的资料,按词义、词性和语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简略地进行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L.R. Pamer)说:“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身就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的确,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它借助语言中的词汇表示一个地理部位;同时,地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许多地名尤其是方言地名真实地反映了特定地域的文化风貌。鉴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舟山群岛岛名的文化:1、形象思
方言分区的目的之一是探讨语言在地理上的分布、历史上的演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假定,长江流域吴语和官话边界地区祖方言的吴语色彩比较浓,官话色彩是后来慢慢演变进来的。官话因素由北向南逐渐地渗入该地区,这些变化不是一下子发生的。可以观察到,从北到南地理上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时间上的即历史上的变化。比方说中古时代的浊声母在吴语中得到了保留,而在通州一带,可以看到浊声母演变出来的浊流,正在向清声母送气发展。这个
本文首先论述了吴语中用“官/干”来表示孩子的语言应用方式;其次,探讨了佤语中用“官/管/果恩”表示孩子的语言应用;最后阐述了闽语用字“囝”的语言起源。
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至今,已经成为推普工作的重要一环和有力措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新《大纲》已经颁布和实施的新形势下,为了使推普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必须厘清在测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有人提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分级考试”的构想。在测试工作中,不少测试员反映测试量大、任务重,呼吁提高效率,对此,很多人或提出或支持普通话水平
目前PSC(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体系主要体现在“正确”“缺陷”“错误”的评分模式和三级六等的等级划分,对这样的评分体系已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进行阐释,本文拟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班杜拉提出,班杜拉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在这里,他的“期望”概念与传统的“期望”概念不同: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是结果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某一特定的行为将会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而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之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即自我效能感。实际上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也可以说是进行某一成就行
探讨作为一项新的国家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PSC)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探究PSC的发展轨迹,认识与解读PSC的性质,有助于全面了解PSC的实质,从而制定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有助于明确PSC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评分系统等一系列实质性问题。
本课题主要针对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采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的常规线性研究方法。
本文将结合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类比映射理创(Analogical Mapping)和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对语法隐喻加以认知意义上的阐释,寻找语法隐喻在认知上的理据和工作机制,从而加深我们对语法隐喻的认识。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本文将对类比映射和句式投射在语法隐喻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说明语法隐喻是一种语法整合,即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