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超常规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创新驱动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聚焦地方产业需求,按照“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构建“一园N院一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养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在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同时,大幅提升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为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科技支撑,形成了“科技服务产业”的办学特色.
其他文献
一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促进一流学科的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等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实际发展状况,对一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两者的紧密关系做了一些思考,旨在于探索出一条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联动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高等教育强国的建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研究生培养与美国既有相似但又有着许多不同.本文以麻省华南理工大学为例,从培养目标、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与毕业要求等方面对中关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理工学院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经验,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他山之石”.
为了解文科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状况,以广东高校研究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AMOS22.0建立专业培养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对满意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校支持和导师培养是影响专业培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课程设置最关键;(2)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评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课堂教学内容前沿性、学校的课题经费支持和就业辅导满意度低于均值.结合访谈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归因
“双一流”建设致力于“以点带面”,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健全学科生态体系,带动一流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因而更需要系统思维和生态关照.基于生态学的“环境—群落”视角审视“双一流”环境变迁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发现其存在价值取向错位、发展目标移位、发展主体缺位等发展误区,这一方面由于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发展原则的误读,另一方面源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生态位失衡.高等教育发展应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原点,
高校教育院系组织设置有“学科独立式”、“学科分立式”、“学科叠加式(包含式)”、“学科组合式”和“学科依附式”五种样式,学科横向组织结构呈现“纺锤形”,而学科职能结构呈现较为典型的“三角形”,组织结构与职能结构不相一致.高校教育院系样式表明教育学科独立地位有待加强,学科内部分立状态明显,学科发展程度不平衡,这是学科发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体现.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需要不同样式的教育院系明确各自组织和职能
在十九大的召开下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抓住这一时代脉搏,各类教育应当找准自我定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人人的教育,与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精准扶贫的主力推动者.新时代背景下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实施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就必须基于“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观”下,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角色定位、利益主体定位、利益主体责任定位.本研究提出两个可持续,三种新角色,一个“分
内涵是高水平大学的底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高水平大学内涵的两个重要方面.高水平大学在内涵建设中要体现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价值,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为此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要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达到高水平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共生发展.
创新及其教育之本在文化,本立道生.中西文化各有其基因、进路及相应的创新特点与机制.“西学”以“理性文化”为主导,基于“个人主义”形成了“自由-理性-真理”结构,其创新机制主要是通过“纯思”、“实验”和“脑力”等对象化方法,使“科学真理”得以“否定—重建”,其科技文化由此不断“线性递进”.“中学”以“心性文化”为主体,基于“关系主义”生发出“仁—诚—道”结构,其创新机制主要通过“情思”、“体验”和“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本身的发展历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传承的地域文化影响着行动者的认知,制约与规范着人的行为;组织内部的办学理念指导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的变革,并需建立完善的制度为各项改革保驾护航,关键行动者在某一时刻为学校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之间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保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能
社会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并不意味着某一所高等院校需要建设或者可能建成高水平大学.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建设“高水平”都需要理性地说清楚自己与别的大学不完全相同的为什么.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立论基础首先是学生,是高质量的教育.任何一类机构的高水平都必须最终体现在所完成的社会职能上,高等院校也不例外.按实现社会职能的效果排列组合,高水平大学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世界一流大学,国内高水平大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