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

来源 :2018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历史时期进行的伟大实践,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特别是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关系,以及解决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外关系新情况新问题,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难题。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从国别和区域研究层面做出了回应。当前,国别和区域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热点,并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亦不容忽略。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应当引起关注。
其他文献
会议
晚清民国时期古希腊史学随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而东传至中国。中国学人通过传教士创办的中文读物、在华西侨创立的英文期刊报纸领受古希腊史学文化,从古希腊史事、史著到史家、史学,从文史不分到文史殊途,不断深化对古希腊史学文化的认知,并以翻译、“稗贩适抄”东史著述与西史名著等多种方式对东传而来的古希腊史学做出回应。文中从接受史视角,借用阅读史方法,以传输者、接收者双重立场来解读古希腊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揭示这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探讨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用,提高史家的文学修养和历史书写的文学化表述。马克思主义史家翦伯赞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系统和深入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并在历史研究中大量运用文学作品作为史料,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北平和上海地区因为有着巨大的“文化市场”,吸引了相当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到来。他们以中共领导的相关文化组织机构为中心,开展学术活动,推进学术研究,尤其是参与到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中,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终创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间,政治环境、党的政策对学术活动的影响甚大,而两地史学发展状况的差异也逐渐滋生。
中共党史学科定位、研究范式、研究视角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党史学界内部就中共党史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凸显的三个理论问题,在党史学界引起了较大范围的探讨和争论。中共党史学科定位的模糊导致学科发展被日益“边缘化”;不断创新的研究范式在学界依然存在一定质疑;研究视角由宏观向微观转换后所面临的“碎片化”研究现象以及“问题意识”的缺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化、科学化发展中的障碍。因此,厘清此“三题”
于沛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凡6卷、200多万字,是当代中国史学全球化的中国新探索,系统梳理了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和经典作家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作出了历史哲学层面的凝练和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地位。
会议
民国时期,经学走向终结,不过经学的文化元素并没有消亡。在新旧交替时期,经学和史学的紧密联系依然存在。一方面,经学被分解之后,融入史学、哲学等现代学科中得以重组和保存。另一方面,史学在融会经学内容的同时,亦吸收近代西方史学的营养,逐渐独立发展起来。民国时期的古史辨史学、学衡派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及地域性史学身上都寄存有传统经学的因子。经学是推进中国史学演化的重要传统文化元素,其对民国史学发展亦有深
与清代以前的《左传》注本相比,二十世纪以后出现的《左传》新注本以及对新注本的研究论文,通过引入国际汉学界的研究方法,补充新的文献资料,在《左传》文意训释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第一,对一些长期被争议的问题提出新解,基本可以成为定论;第二,对《左传》全文作语体文的翻译工作,关注到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引发了《左传》学的新争鸣。新注本所使用的新方法和新材料解决了《左传》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且给《左传》
章学诚从史学诸多层面阐释“别识心裁”,其学术框架与治学逻辑大体如下;其一,治学的理论基础是“为学之道,功力必兼性情”。其二,治学的基本路径:从性情的角度而言主张“性之所近”,从功力的角度而言力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其三,治学宗旨与目的则是“纲纪天人,推明大道”。在章学诚看来,性情与功力可谓是治学的两翼,一翼即所谓“学问发乎性情”,因“性之所近”,故能“别识心裁”、“神解精识”,进而深入大道一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