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论文学作品史料的价值和“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

来源 :2018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探讨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用,提高史家的文学修养和历史书写的文学化表述。马克思主义史家翦伯赞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系统和深入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并在历史研究中大量运用文学作品作为史料,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曲史作和历史散文。与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20年代梁启超明确提出“史学史”的概念和范畴以来,学者们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摸索和探求从未间断过,出现了“概论”式的中国史学史、“撰述”式的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式的中国史学史,都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瞿林东先生以其长期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教学积累而撰著了《中国史学史教程》,堪当中国史学史教材建设的典范之作。
作为一个以历史学科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领域,徽学从1932年被首次提出,至今已经历了萌芽发端、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其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独占了发展和繁荣二个阶段。本文从“徽学”的萌芽发端入手,重点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徽学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徽学研究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会议
会议
会议
《史通》是古代史学批评的经典之作,近代以来,在西方现代史学思潮纷涌而入国门后,学界新旧人士多藉刘著审视传统史学的利弊得失,学术界因之掀起《史通》研究热潮,成果也颇为丰硕。张邃青的《史通校释》汇辑诸家版本,广集各家异说,参互校正,探幽索隐,斟酌损益,合众为一,是民国时期《史通》“治书”之学的集成之作。
桐城派与浙东学派在史学上互有影响,各有建树。桐城派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校勘和评点了大量史学典籍,参与《明史》、《清史稿》和方志的编撰,拓展传统史学的研究视域,宣传进化史观,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等。桐域派史学成就的取得,与其义理、考据、词章兼修,史学经世思想和因势而变的历史观不无关系。
会议
会议
晚清民国时期古希腊史学随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而东传至中国。中国学人通过传教士创办的中文读物、在华西侨创立的英文期刊报纸领受古希腊史学文化,从古希腊史事、史著到史家、史学,从文史不分到文史殊途,不断深化对古希腊史学文化的认知,并以翻译、“稗贩适抄”东史著述与西史名著等多种方式对东传而来的古希腊史学做出回应。文中从接受史视角,借用阅读史方法,以传输者、接收者双重立场来解读古希腊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揭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