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式激励器不同密封条件下的一阶模态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压电式合成射流激励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其一阶模态的频率和振动幅值与不同边界条件之间的关系。试验中分别采用两种橡胶圈夹持和一种胶粘的方法来实现激励器的良好密封性能。试验研究表明,激励器的一阶模态频率和振动幅值与上述边界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以后的激励器设计以及随后的使用提供了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暖通空调系统中流体输送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很高,以往围绕其进行的节能研究多集中在输配系统的设计及运行调节等方面。但是研究表明在液体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可使其流动阻力大幅度减少,即出现添加剂减阻现象。本文针对目前空调冷冻水系统中添加剂减阻实验研究比较缺乏的现状和空调冷冻水系统的专业技术特点,设计并建立了温度可控、管径可变并具有循环剪切功能的添加剂减阻实验台。该实验台的水温可控制在5℃~15℃之
采用唯象学方法,将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流体的宏观作用等效为体积力。通过求解带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研究了激励器在不同脉冲频率、不同占空比激励模式下,边界层速度波动规律及流场特点。仿真结果表明,稳态激励与脉冲激励对边界层影响差别较大,激励强度相同情况下,稳态激励诱导速度峰值较大,而脉冲激励对于边界层纵向影响范围更广;激励频率及占空比对边界层速度波动周期及波动幅度影响
本文将壁面湍流流动高分子减阻等效粘度模型加载于雷诺应力模式中,得到了高流动雷诺数条件下不同程度的减阻率。计算结果显示减阻率随着等效粘度分布斜率的提高而增大至饱和值,得到的该饱和减阻率值达到接近最大减阻极限(MDR )的75%。模拟结果所得到的重要湍流特性,如平均速度分布,速度脉动均方根值,雷诺应力和粘性应力分布等,均与直接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等效粘度模型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
浮游植物和微藻类产生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特殊的B型减阻特性,但目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是用作增稠剂和胶凝剂,减阻方面的实际应用在文献中报道很少。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一种自然的环境友好的减阻剂,这种减阻剂是浒苔分泌的高分子多糖。本试验在水槽中研究了浒苔产生的高分子多糖浓度范围为100 ppm至400 ppm的水溶液对模型船的流动阻力。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减阻率DR与浒苔高分子多糖浓度C的关系曲线。分析藻类高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近空间飞行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使用Hyper-X模型进行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主动和被动控制研究的情况。NASA兰利研究中心在0.508m(20英寸)马赫数6和0.787m(31英寸)马赫数10风洞使用Hyper-X模型进行了高超声速边界层控制主动和被动方法研究,评估了强迫转捩几种概念的有效性,包括使用被动离散粗糙元和主动质量增加
基于欧姆加热原理,仿真研究了准直流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超声速流动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作用区长、高、温度及来流速度对等离子体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作用区长度和温度对等离子体控制效果影响不明显,等离子体厚度和来流马赫数对其控制效果较大;增大等离子体厚度和增大来流速度时,由高温等离子体而产生的激波与上壁面交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当高超声速飞行器马赫数大于设计点的时候,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技术来保持进气
本文介绍了采用ILES(Implicit LES)、对微型坡面涡流发生器(Microramp Vortex Generator, MVG)超声速流动控制机理开展研究所取得的系列新成果。这些成果中最主要和重要的部分,通过在超声速风洞开展实验研究并采用瞬态实验技术得到验证。流动控制的新成果包括:1)首次给出再压缩激波(re-compression shock wave )的三维空间结构;2)首次给出M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压放电”对空气加速的能力,本文采用PIV测量技术,研究了电极形状、电压、电极间距、布置方式等激励参数对气流的加速度和最终速度的作用规律;在Fluent软件中添加UDF(自定义函数),数值模拟了“高压放电”对空气作用的过程,获得了极间空气速度、温度以及流场分布。研究表明:(1)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采用针式电极能获得较高的极间空气诱导速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诱导空气速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已成为国际主动流动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小尺度等离子体的3种主要产生形式:直流电晕放电、介质阻挡面放电、局部电弧丝状放电,对其相应的流动控制效果进行了总结,重点从实验研究、数值仿真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对介质阻挡面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了小尺度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本文对利用DBD等离子体抑制翼尖涡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试验是在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FL-5风洞中进行的。试验中考察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翼尖涡的效果,采用PIV粒子成像测速技术测量机翼模型翼梢下游的尾涡流场,六分量应变天平测量施加等离子体后模型气动力的变化。根据尾涡的涡量云图和速度云图并且结合测力试验结果判断等离子体抑制翼尖涡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机翼翼梢的上下表面处布置等离子体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