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高山滑雪为冬奥会的金牌大户,是我国备战北京2022冬奥的重点突破项目。2018年第23届平昌冬奥会我国高山滑雪项目仅有1男1女两名运动员获得大回转和回转两个小项的参赛资格,与欧美世界强国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是影响我国高山滑雪项目全面参赛与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国外文献调研,揭示国际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主要预防策略,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全面了解训练和比赛中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为确定运动训练过程监控重点、科学制订运动训练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为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alpine skiing injury or super giant slalom/Super-G injury or giant slalom/GS injury or slalom/SS injury"为主题,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检索,语种设置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所有年份,检索日期为2019年4月11日,共检索到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相关文献918篇,其中,优秀运动员损伤密切相关研究74篇。通过综述国际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损伤的相关文献,揭示其特征及主要预防策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国际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特征包括:(1)运动损伤发生率高,绝对受伤率为男子40次/100名运动员/赛季左右和女子为30次/100名运动员/赛季左右,相对受伤率为男子11.3次/1000轮次和女子7.1次/1000轮次,男子的受伤率高于女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同分项的受伤率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回转的受伤率最低,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略高,滑降的受伤率最高,相对受伤率分别为回转4.9次/1000轮次,95%CI 2.5-7.4;大回转9.2次/1000轮次,95%CI 5.1-13.3;超级大回转11.0次/1000轮次,95%CI 5.2-16.8;滑降17.2次/1000轮次,95%CI 11.6-22.7。(2)下肢的膝关节为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可达到35%以上;运动员快速下滑或转弯时容易碰撞跌倒,上肢的肩关节和手、头部/面部以及躯干的后背部等先触地部位易受伤,上肢损伤接近20%,头部/面部损伤可达到10%以上,不包括颈部或颈椎损伤。(3)损伤类型主要是运动员快速下降和连续改变方向时身体各主要发力部位的过度使用损伤、关节韧带、骨折骨应力、脑震荡等。关节韧带损伤大约占总运动损伤的40%,膝关节韧带损伤在关节韧带损伤的比例高达65%以上,其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50%以上,但在膝关节/ACL损伤方面男女损伤比例相近,不存在性别差异;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在头部/面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可高达80%以上,碰撞跌倒后的头部撞击一次(45%以上)或两次(25%以上)是最主要的损伤机制。(4)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损伤严重程度依据时间损失划分为轻微(无缺勤)、最小(1-3天)、轻度(4-7天)、中度(8-28天)和重度(超过28天),一般情况下会导致运动员缺席正常训练或比赛至少7天,严重时缺勤时间可多达28天以上,中、重度损伤程度的比例大,直接影响正常训练或比赛。(5)比赛场景中的受伤率高于训练场景中,通常高达60%以上,最高可超过70%,可能与比赛中的运动负荷强度大、竞争激烈以及运动员的求胜心切等因素有关。(6)高山滑雪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可多达38个,可分为运动员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场地器材相关的外部因素2大类,与运动员相关的内部因素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7)在预防策略上,主要侧重于从提高肌肉力量控制能力和力量素质水平提高力量素质,从滑行时膝关节与背部两个重要发力部位和跌倒后的着地行为优化技术动作,从滑雪板、固定器、滑雪靴等设备标准和充分利用先进设备着手创新器材装备;后续预防措施研究重点朝着整合运动损伤内外影响因素的"多措并举、多元一体"方向发展。研究结论:通过综述国际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揭示其重要特征及主要预防策略,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的全面认识,强化训练过程监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