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乡居民焦虑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从程度上分为焦虑症状、焦虑综合征和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自DSM一Ⅲ之后由神经症分解出来的一类精神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强迫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为掌握辽宁省18~65岁人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水平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量表(CIDI)在省内3市3县开展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其他文献
下肢缺血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闭塞,也有一小部分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经成为等同于冠心病的疾病,因其显著增高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的现实,人们称之为"心脏以外的心脏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正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医疗界内的热点研究问题.近期,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呼吁高危患者早期检测并治疗PAD,预防残疾,降低死亡率.传统治疗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与室率控制治疗是二类不同的治疗策略,传统的也是理想的治疗目标是争取尽可能复律并使之长期维持窦性,而心室率控制仅为被动的二线治疗.但是,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的发表使这一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AFFIRM试验包括了4060例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对比了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方法,平均观察3.5年,结果显示二种治疗方法在死亡率、卒中发生率上均无差别;RACE试验也发现,室率控制治疗在死亡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制定了.在这5年时间里,关于房颤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房颤治疗的研究,众多循证医学的证据成为临床实践新的依据,本文研究 房颤发生的机制,流行病学,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依据。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此外,房颤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每6例卒中患者就有1例为心房颤动.本文研究 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和发病率, 心房颤动的预后及治疗现状。
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其的防制能力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政府政绩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损失巨大,常引起社会惊慌,危害严重,其处理和控制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多方面、多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群体性或社
卫生人力是一个国家、地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的关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研究卫生人力资源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目前,环境烟草烟雾(FTS)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婴幼儿与成人相比,呼吸道更窄、呼吸频率更快、免疫机制更不成熟、终身接触期更长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婴儿对环境娴草烟雾更加敏感,加上自身行为受限,使得婴儿成为了环境烟草烟雾暴露的高危人群。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显示环境烟草烟雾暴露对婴幼儿出生时健康的影响,如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IIGR等,但关于ETS暴露对婴儿出生后
百岁(含百岁以上)老人群体的明显增加是人口老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19世纪以前世界几乎没有可证实的百岁老人;19世纪向20世纪转换期间证实了第1例百岁老人。自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百岁老人数量急骤增加,从1960-1990年间,百岁老人的年增长率为7.4%,而1990~2025期间发达国家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年增长率预测为4.2%~5.1%,>65岁以上的老人年增长率为2.3%~2.9%,总人口的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较多研究,人群间生态学对比研究、横断面研究和队列随访研究,结果均表明超重、饮酒和高盐膳食是我国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由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也不完全一样。
叶酸是DNA合成及甲基化的重要前提物质,而DNA甲基化有助于减少致癌物和增加抑癌基因表达。低叶酸、蛋氨酸水平是遗传物质不稳定和癌症风险增加的关键决定因素。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在细胞内将脱氧尿苷酸转化为脱氧胸苷酸,因此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TS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预后或对化疗敏感性有关。关于TS多态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