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中发现重庆江津的‘塔罗科’血橙在着色上明显不及万州地区,万州日照时数高于江津,而花色苷受光照调控已在其他植物上得到证实。因此,设计梯度遮光套袋试验,研究光照对血橙果实内外花色苷合成的影响,为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填补血橙该类研究空白。以‘塔罗科’血橙新系为试材,于2017年8月在光照条件较好的万州甘宁果园选择10株健康树,利用3种不同透光率的果袋对树冠外围朝南的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为对照。果袋依透光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色果袋、棕色果袋和黑色果袋。在果实转色前期(9月下旬、10月下旬)、果实转红初期(11月下旬)、果实转红期(12月下旬)、果实转红后期(翌年1月下旬)分别采集对照果和套袋果进行果皮及果肉着色观察和分析测定。每个样品采集5个果实,每个处理将所有样品果的油胞层和果肉分别分离、切碎、混匀,液氮研磨成粉后–80℃保存备用。采用KONICA MINOLTA便携式色差计对1月份处理果实表皮进行色差分析。采用pH示差法测定各时期果皮和果肉粉末中总花色苷含量。将黑袋处理和对照样品的果皮粉末送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采用LC-MC-MC做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橙果皮中存在橙皮素、川皮苷、大量柑橘黄酮和花青素等物质。特征离子显示花青素分为矢车菊素和飞燕草色素两种。根据曹少谦关于血橙果汁中花色苷的分子离子峰信息和碎片离子峰信息,分辨出血橙果皮中含有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6’’一丙二酰)葡萄糖苷和飞燕草色素–3–芸香糖苷这3种主要花色苷物质。遮光试验发现在血橙果实转色过程中均表现出对照果实的外果皮着色最深,白袋处理次之,而棕袋和黑袋处理的果实果皮基本不着红色。果皮色差分析数据、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测定结果和液质花色苷相对含量分析结果都印证了这一现象。因此,可判断塔罗科血橙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受光照调控,说明重庆不同地区血橙外观着色差异与光照条件不同有关。另外,尽管棕袋比黑袋透光率较高,但棕袋处理的果实并没有着色,据此推断塔罗科血橙果面着色的前提是要有光照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而套袋遮光对塔罗科血橙果肉着色的影响与果皮截然不同,3种遮光处理的血橙果肉颜色在每个时期均与对照果实一致,总花色苷测定结果也显示出几种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可基本认定塔罗科血橙果肉花色苷合成不受光照调控,这也说明重庆不同地区的塔罗科血橙果肉着色差异现象与光照条件并无直接关联。塔罗科血橙果皮和果肉中均有花色苷存在,却表现出不同的光响应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