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普遍的观点认为,核心稳定性是人体功能性运动的基础。以腰腹核心肌训练对核心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较多,而且主要以成人、运动员及慢性腰痛为研究对象,而对普通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较少,同时作为另一类重要的核心肌--呼吸肌(膈肌为主)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而且少量的研究集中在对慢性腰痛及老年人的影响上。因此,本研究在提供既适合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又兼顾科学、有效、简便安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础上,探讨两类不同核心肌群(腰腹为主的核心肌和呼吸肌)训练对儿童身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今后儿童核心训练的应用提供适宜的方法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专家访谈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制定专家访谈的提纲及具体内容,访谈专家包括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生理、运动人体科学等领域高级职称人员以及小学高级体育教师。最后通过座谈、访问等方式与以上人员进行探讨和交流,最终确定两类核心肌群训练方法。2.训练方法的可行性验证:选取10名五年级小学生分别对两类核心肌群训练方法进行3周共9次的训练教学,验证其可行性。3.实验法:在前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10-11岁的五年级小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核心稳定性训练组(CST),呼吸肌训练组(MIT)和对照组(CON),每组20人,每组男女人数均等。其中CST组采用9个训练动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前4周),包括泡沫砖站立平衡、跪姿四肢异侧肢伸展、直臂下蹲和平板支撑4个动作;第二阶段为提高阶段(后8周),包括仰卧挺髋、仰卧举腿、侧向平板支撑、瑞士球坐姿平衡和瑞士球屈臂支撑5个动作。MIT组应用Powerbreathe便携式呼吸训练仪进行训练。在个体合适阻力档下,进行每组30次,每天3组,组间间歇1min的训练。以上两类训练时间均在每次常规体育课的前10-15min完成,频率为每周3次,共进行12周训练。CON组进行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所有受试者在训练前、训练后12周,均进行平衡功能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测试。其中平衡功能测试采用RSscan公司FootScan?平衡测试系统,分别进行硬面下的静态平衡和软垫下的动态平衡测试,测试姿势包括4个:双脚睁眼站立,双脚闭眼站立,右脚睁眼站立,左脚睁眼;测试指标包括:重心位移(COF)分别在X轴、Y轴上移动的最小距离(Xmin、Ymin)、最大距离(Xmax、Ymax),重心位移距离之和(TTW)以及重心位移的包络面积(EA)。FMS测试采用同一FMS测试套件,包括7个动作,2名测试员同时独立打分,同时在测试过程中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全程录像,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核对和确认。统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1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多个因变量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及组内两两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数据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D),显著性差异为P<0.05。研究结果:1.训练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结果显示,9个核心稳定性练习动作科学、安全、简便且易掌握并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锻炼的身体条件和主观需求;呼吸肌训练强度、频率符合儿童肺功能发育特点。2.静态平衡功能:在右脚站立姿势下,CST组和MIT组各自均表现为实验后的Ymax,Ymin,Xmax,Xmin均显著性小于各自实验前(P<0.01);左脚站立中,CST组的Ymax,Ymin,Xmin显著性低于实验前(P<0.01),MIT组的Ymax,Ymin低于实验前(P<0.01);其他姿势下无明显变化。3.动态平衡功能:CST组,在双脚睁眼姿势下,实验后Ymax,Ymin,Xmax,Xmin显著性小于实验前(P<0.05);双脚闭眼姿势下,Ymax,Xmax,Xmin,TTW和EA的显著性都小于实验前(P<0.01);右脚站立姿势下,Ymin,Xmax,Xmin都低于实验前(P<0.05);MIT组在实验前后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与CON组相比,在双脚睁眼姿势下,MIT组实验后的第3段EA和第4段TTW均显著降低(P<0.05)。3.FMS测试:实验后,CST组在跨栏上步、躯干稳定俯卧撑和旋转稳定性3项动作得分以及总分方面显著性高于对照组;MIT组在主动直膝抬腿、肩关节灵活性和旋转稳定性3项动作得分以及总分方面显著性高于对照组;CST组和MIT组之间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动作符合10-11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运动素质状态,儿童易于掌握,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两类不同核心肌群训练均可通过提高10-11岁儿童的平衡能力及身体功能动作促进儿童的身体稳定性,这对提高和改善儿童身体活动能力、控制身体平衡和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两类不同核心肌群训练的结果显示,核心稳定性训练比呼吸肌训练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