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来源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针对部分本科高校的本科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转变与落实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教育模式的改变,从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实训实践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创新以及后续相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定与保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技术革命膨胀化发展,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多元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多元文化需求,推进多元文化建设,深化服务改革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为适应湖北省经济发展新趋势,与人民文化需求新变化,湖北省图书馆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应该积极适应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乘上湖北省国际化发展的直通车,不断开展新的读者服务,促
文章在阐释科学方法的特征和科学研究的目的、分析我国教育研究中科学和理性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研究的三大品性:即求真、向善和唯美。文章分析指出,教育研究的本质是科学的问题解决,而教育研究的未来取径是:发现真问题、运用真方法、展开真研究、创新真知识。
会议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于满足人们的客观需要,而教育研究着或多或少这样的目的,知识的拓展或者问题的解决,这就引导这我们来关注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社会现实层面来考量,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研究存在很多复制,迁移的现象,教育研究的问题的价值性有待考量,故本文希望通过对问题及教育问题的内涵的梳理,探寻教育研究真问题的标准。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和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图书馆立法工作却相对滞后.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制定了一定数量的、适应当时情况的图书馆方面的法规条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起过很大作用,但由于这些条例、规范和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陈旧过时,且各属某系统、缺乏协调,已不
近年来,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实际,优化文献资源结构,根据小读者不同年龄的借阅规律和借阅需求,来制定馆藏的采编原则,将不同学科,不同载体文献针对不同读者加以组织、科学配置,使少年儿童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和力量,听到许多美妙的故事,分享许多令人欣喜、发人深省的思想、探求和思考许多重大的问题;举办少儿活动,在注重形式多样的同时,也重视提高活动的知识含金量.使读者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四面八方,乃至离市
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尊重、理解人的基础上,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是制度管理的升华.首先,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真正主人,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图书馆服务应该向知识服务方面发展,图书馆满足您每一分钟的需要.有为才有位,面对读者应当做到"百问不倒
该县图书馆开始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数字图书馆。近年来,该县图书馆将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和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县12个乡镇,服务39万民众的数字阅读网络体系,数字资源达到了3.6TB(目标2TB),实现了服务方式与阅读理念的深层次变革。该县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很好地打破了地域界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数字资源,让该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充分享受学习和娱乐便
图书馆馆员对高校学生采取人性化服务,就是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并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阅读,使每个学生充分体现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发展所追求的服务理念。因此,必须树立符合本校学生心理和文化环境的服务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与图书馆和谐发展。图书馆要主动协调学校与科研组的联系,定期组织交流或服务宣传,大力发展学科馆员服务,前沿科学介绍,引
新媒介的出现使得国民阅读呈现出一种通俗化以及快餐式的特点.随着中国居民阅读模式的不断变化,很多的无用、杂乱甚至是低俗的信息和文字不断地冲击着阅读者的视觉.图书馆直接处于全民阅读和阅读危机的风口浪尖,更应有所作为,引导大众,提倡文本阅读,加强新媒体阅读的科学引导,推进全民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新的媒体、新的交互工具,在阅读活动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利用大多数人热衷数字化阅读的特点,构建良好的数字化阅读服务
通过分析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的建筑市场前景,指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应向“宽口径、强能力”方向改革,并提出新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打破先理论再实践的“直线型”知识传输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用问题来集聚知识的“树型”知识传输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感恩能力、基本工作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区域经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