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纤细致后循环缺血并溶栓一例分析

来源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二十九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以"突发神志不清1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1小时余于训练前间隙休息时连续抽烟后突然出现昏倒在地,继之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四肢无活动,未见恶心、呕吐,未进饮食,无肢体抽搐,大小便未见失禁.由于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有溶栓适应症,追问病史无禁忌症,即予以溶栓、扩容等治疗;溶栓第二天神志呈嗜睡一昏睡状态,精神状态差,四肢稍可活动,饮食稍差,小便基本正常,未排大便,心电监护示:脉搏69次份,呼吸20次份,血压ll0/70mmHg,血氧饱和度98%。复查头颅MRI+DWI+MRA报告:脑MRA未见明显异常,脑MRI平扫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左心室功能正常。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第三天神志转清,可自主进食。256层头颈CTA示颈部CTA未见明显异常,两侧大脑后动脉P1段稍细,两侧后交通动脉代偿性增粗;入院后第9天病愈出院,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状及体征。椎基底动脉狭窄占后循环缺血患者的20%,多为起始部狭窄或阶段性狭窄,全段性纤细或狭窄者少见。患者连续大量抽烟后引起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致血栓形成或类血栓血液高凝状态致脑干供血不足,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急性缺血而不能维持正常的意识状态,患者呈现全脑干症状。因患者到院时间短,予以溶栓、扩容后血流恢复较快,再则,患者年龄较轻,两侧后交通动脉代偿性增粗,血管弹性尚可,椎基底动脉内血流未完全中断,患者脑核磁等检查未见明确梗死信号。预后较好。出院嘱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劳累大量出汗等。
其他文献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约占所有卒中的比例为0.5~1%,按部位可分为:脑内浅静脉、深静脉或静
会议
患者近几年记忆力逐渐减退,近记忆减退尤为明显,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据女儿交代,近两年患者出现猜疑,语言减少等异常行为.既往史无特殊,无急性脑血管事件史.于2014-10-15行MRI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 Hinchey提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包括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癫痫、皮质盲或其他视觉改变、小脑
会议
偏侧舞蹈症是锥体外系病变导致的偏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因以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为主,炎症、中毒、肿瘤、药物等均可引起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
会议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是一组因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理过程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及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的过程,其发病原因多见于恶性高血压或妊娠子痫、严重肾脏疾病
会议
患者以"右足无力1天"于2015年8月26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调整加用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片、依达拉奉针、奥扎格雷针等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血管内斑块,清除
会议
目的:分析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cSAH患者,通过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
会议
患者突发恶心,呕吐,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功能障碍5小时,诊断为脑梗塞,入院进行药物治疗,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明确大面积脑梗塞之后,上述药物停用。继续给予:脱水降颅压,
会议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同类型颈内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在我科住院的病人217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79)、稳定斑块组(n=
会议
患者发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不清2小时,入院诊断为桥脑梗死,采用溶栓治疗,患者年龄在18-80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在6小时内,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溶栓,无明确溶栓禁忌症,立即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