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加工表面粗糙度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切削速度、切深、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数学模型,获得表面粗糙度对切削参数的响应曲面图,选择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研究表明,最优切削参数组合为:Vc=17.O1m/min,切深为ap=8μm,进给量为f=0.12mm/rev.
【机 构】
: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省焦作市,45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加工表面粗糙度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切削速度、切深、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数学模型,获得表面粗糙度对切削参数的响应曲面图,选择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研究表明,最优切削参数组合为:Vc=17.O1m/min,切深为ap=8μm,进给量为f=0.12mm/rev.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广义麦克斯韦模型分别建立加热、模压及退火阶段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各阶段模压成形工艺参数与内应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模压成形过程中成形透镜不同位置的温度和压力历史差异,全面地分析模压成形过程中内应力的变化过程。在加热阶段,玻璃预形体的内应力主要是其内部温度差异导致的热应力,经均热处理后大部分内应力会消除。在模压阶段,流变应力随着模压温度的升高、模压速率的下降而减小。采用变速模压可在相等的
本论文提出一种恒定微夹角金刚石车削工艺,并对平面工件和不同形状的非球面硒化锌工件进行车削试验,研究其切削机理。相同的加工参数下,采用新工艺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要明显优于传统金刚石车削后的结果,与精细抛光后的效果相近,材料表面破损现象大为降低。在硒化锌晶体非球面工件车削试验中,分别获得了Rt0.161μm,Rt0.126μm的形状精度和Ra2.8μm,Ra2.3μm的表面粗糙度,并且材料的表面完整性较
本文推导了非共轴螺旋后刀面形成过程中砂轮与钻头接触线的位置方程,建立了基于砂轮和钻头接触线的后刀面数学模型。并基于六轴联动数控磨床的运动原理,提出了非共轴螺旋后刀面五轴联动刃磨方法。分析了砂轮与螺旋槽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提出了微细钻头螺旋槽的数控加工方法。为了验证刃磨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非共轴螺旋钻尖微钻刃磨实验。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刃磨方法能够实现非共轴螺旋钻尖微细钻头的精密制备。
超高速磨削GN20和PA30(砂轮线速度为120m/s)声发射信号频谱的能量在100kHz-600kHz之间的频段比较集中;PA30的频谱幅值要大于GN20的频谱幅值。超高速磨削声发射信号有效值实验表明:GN20随着砂轮线速度的提高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PA30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砂轮切削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两种材料都随工件速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可见工件速度对声发射信号有效值的影响明显有规律
本文通过分析曲面研抛过程中柔性抛光盘的工作特性,从理论上揭示研抛接触区域研抛压力分布不均对材料去除深度的影响,建立了抛光盘研抛时的去除函数深度轮廓模型。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和赫兹接触理论,分析了柔性抛光盘的工作特性,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了抛光盘的接触压力模型。针对透明件的研抛,基于Preston方程建立了抛光盘研磨抛光透明件时的去除轮廓方程。通过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研抛加工参数对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双向预压应力下对陶瓷试件进行磨削的新型加工方法。通过施加双向预压应力来限制加工过程中裂纹的扩展,从而降低陶瓷材料加工损伤,实现陶瓷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磨削过程中材料主要以粉末化去除和脆性去除两种形式去除,磨削深度较小时前者占主导地位,较大时后者占主导地位。磨削过程由粉末化去除向脆性去除转化的临界磨削深度发生了变化,预压应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临界磨削深度。施加预压应力之后,磨削
本文采用电镀CBN铰刀开展9Cr18单因素铰晰试验,研究加工参数对扭矩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9Cr18铰晰加工中已加工表面的创成机制进行研究。9Cr18马氏体不锈钢铰晰加工过程中,材料主要以耕犁形式去除,工件表面产生裂纹及凹坑等表面缺陷;当工具转速从500r/min增大至1000r/min时,裂纹及凹坑等缺陷明显减少,已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当工具转速从500r/min增大至1000r/min时
本文开展了仿真高频感应钎焊热管砂轮基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的研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探究感应钎焊参数对磨粒应力分布的影响,由此确定热管砂轮高频感应钎焊的优化参数组合,确保磨料层在钎焊过程中钎焊质量的一致性.研究内容包括:感应加热器结构的设计;高频感应钎焊热管砂轮仿真模型的建立;电流大小、加热间隙、线圈夹角三个参数对热管砂轮高频感应钎焊温度分布的影响.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当线圈夹角取134°时,电流为
本文基于修整过程,砂轮形貌,磨削参数对单颗切厚的影响,建立新的单颗切厚模型,并且分别进行了单层钎焊金刚石修整试验和磨削SiC陶瓷试验。探究机械化学修整对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影响规律,并分析其中的影响机理,为优化砂轮制造方案、机械化学修整工艺、磨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累计修整深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当修正量达到425μm,材料主要以延性方式去除,对SiC陶瓷材料实现了真正
确定了超声换能器的结构,采用解析法推导了换能器的频率方程和放大系数公式,并确定了超声换能器的各尺寸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换能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谐响应分、导纳特性分析分别获得了换能器的谐振频率、振型与前后输出端的幅频曲线和导纳特性曲线。通过实验对换能器进行了阻抗和振幅的测量,其可稳定输出工作频率25.3kHz,振幅为4.2μm,验证了设计方法及思路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