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进一步研究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利用NOAA资料,采用谐波方法重构了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信号,针对不同海域,用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SST ISO)的空间、频谱、时间传播等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SST ISO在北太平洋黑潮区,黑潮续流区和赤道东太平洋较活跃,在赤道东西太平洋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北太平洋SST ISO谱特征为单峰结构,赤道东西太平洋呈双峰结构
【机 构】
:
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1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研究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利用NOAA资料,采用谐波方法重构了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信号,针对不同海域,用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SST ISO)的空间、频谱、时间传播等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SST ISO在北太平洋黑潮区,黑潮续流区和赤道东太平洋较活跃,在赤道东西太平洋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北太平洋SST ISO谱特征为单峰结构,赤道东西太平洋呈双峰结构;不同海域SST ISO的活跃期分别为:北太平洋夏秋季,赤道东太平洋春举秋季,赤道西太平洋夏末和秋冬季;在SST ISO的传播特征上,北太平洋以东传为主,赤道东太平洋以西传为主,赤道西太平洋无明显传播。
其他文献
沙尘天气是沙漠及周边地区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对区域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等危害巨大.监测沙尘天气过程中地表沙粒跃移活动特征,计算野外条件下的临界起沙风速和输沙量对于沙尘天气的研究、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nsit风蚀传感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地表沙粒跃移活动监测发现,野外状态下沙粒跃移活动具有间歇性,跃移活动发生时间仅占整个观测时间的21.5%,持续发生跃移活动的最长时
利用乌鲁木齐区域自动站、风廓线雷达(WPR)等加密监测和MICAPS资料,分析2012年3月30日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天气过程.结果显示:大风是在500hPa回流型、地面东高西低气压型背景下产生的;大风具有影响范围小、起止突然、风速变幅大和致灾重的中小尺度天气特征;WPR垂直风场显示大风“启动”得益于低空大风动量下传,大风的持续和风速演变与低空水平风场对应较好;市站与柴窝堡、达坂城和乌拉泊气压差值可作
利用1983年07月-2001年09月的ISCCP的云气候资料集中的D2资料集,采用趋势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总云量、高、中、低云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总云量、低云量、中云量呈自西向东依次增多,高云量自西南向东北依次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19年来总体上东部地区总云量呈增加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呈减少的趋势,并且分析了温度的变化可能是云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非随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一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CA-FCM方法),并与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方法(FCM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河南省春季6次作业进行评估得出:由于CA-FCM方法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相关系数和引入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作为协变量,提高了作业区自然降水量估计值的准确性,比FCM
利用南昌CINRADWSR-98D多普勒雷达,对2002-2003年夏季36个对流c云天气过程连续观测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观测个例及不同层次、不同时刻回波产品资料,分析夏季对流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流云回波基本反射率面积值为11.18×10m:组合反射牢面积值为19.85×10m;对流云回波顶商平均10.71km,最大顶高15.11km,回波顶高面积值为7.71×10m。分析结果可为江西范闱内的
为确保十运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受十运会组委会的委托江苏省气象局于2005年9月22日进行了一次火箭人工消雨试验,本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WRF模式对该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及实况资料分析表明,在大片的降水云系中对局部的降水云进行过量AgI播撒,由于凝结增温使得降水云内的对流加强,促使大量小冰品在高空向四周流散,云体消散,地面降水量减弱。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作业高度、作业部位是人工消雨取得最
为了探索纳米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组织研发了纳米AgI云催化剂。文中除给出了纳米AgI粉体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等数据外,还给出了用20L混合云室检测的成核率。结果表明:在爆炸过程、榆测云室、操作程序和资料处理等都相同的条件下,纳米AgI的成冰性能人大优于常规AgI,在一lO℃,前者比后者高l~2数量级。特别是,纳米AgI在-1℃即有可观的成冰能力,比常规AgI提高6~8℃。结果
层状冷云是河南省春秋季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该省飞机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对层状冷云的催化作业条件和催化后的物理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催化技术整体科学水平。本文主要使用2005年3月20~21日层状冷云飞机播云试验中所取观测资料,分析了催化作业条件和人工引晶后云微物理结构变化及对降水的影响。
普查了2002~2006年3~5月和9~11月河南省5站以上连片日降雨量为小到中雨的133个降水日的天气形势,对其中69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河南春秋季降水回波特征,统计了层状云高度、0℃层高度和厚度,并根据雷达回波特征及演变规律,寻找出了最佳作业区域,判断出了最佳作业时机及飞机飞行最佳高度,特别是分析速度场资料,归纳出暖甲流型、暖平流加辐合型、高层冷平流低
本文通过2002-2005年南亚高压特征指数、高空槽变化过程分析,讨论了南亚高压埘江苏梅雨期、降水落区年和暴雨落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1991-2005年南亚高压特征指数与梅雨期进行统计验证,探讨研究了南亚高压特征指数对梅雨强度指数的影响及其不同梅雨年型的特征指数区域分布关系。同时,利用2002-2005年北半球100hPa高度场资料和45年NCEP资料对不同梅雨年型梅雨期间100hPa形势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