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式填充床储热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ONG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热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是解决太阳辐照不稳定、降低发电成本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的好坏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低成本、高效率的储热技术是当前储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具有高效换热性能的喷淋式换热技术与采用固体蓄热介质为材料的填充床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储热技术---喷淋式填充床储热技术.该技术中流体传热工质经过喷淋装置,雾化成细小液滴或分流成若干液柱,喷淋至填充床表面渗流向下,并与固体填充床储热材料发生换热,并存储起来.其该技术中以成本低廉的固体填充床材料为储热介质,而价格较高的液态传热介质循环使用、用量较少,因此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为验证该储热技术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基础实验台,开展了喷淋式填充床持液量与储热特性实验研究.实验中以水、导热油为传热介质,蓄热球为蓄热介质,对不同工况下的蓄热系统的流动及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填充高度对动持液量影响较大,对静持液量的影响较小,静持液量约为0.06.总持液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实验工况下总持液量位在0.08~0.24之间.储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储热过程中,填充床内部储热介质自上而下逐层升高,具有较强的斜温层效应.并且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以水为介质时蓄热颗粒-流体之间的相间传热温差低于以导热油为传热介质时的温差.根据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估算本蓄热系统的成本仅为纯导热油蓄热系统的1/3~1/4,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利用工业系统的余热资源,实施电网电力调峰,重点研究了基于相变储热的余热利用动态热管理方法。针对余热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可行有效的相变储热模块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储热模块的动态运行特性,建立余热资源和用户负荷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动态热管理理念和模型。余热利用系统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通过热管理平台,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统一调配和管理,以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分析系统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时
锂硫电池具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有望替代现有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的储能技术。然而,锂硫电池的自放电现象降低了电池的贮藏寿命,成为其在投入实际应用时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加深对锂硫电池自放电机理的认识以及寻找抑制自放电的有效方法是锂硫电池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y,with a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 of 2600 Wh kg-1,is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high-energy and cost-effectiv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However,great challenges such
会议
储热技术包括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热储热三种。与显热储热和化学反应热储热相比,潜热储热的储热密度大且储热过程近乎等温,是一种应用范围最广且最普遍的储热技术。在潜热储热技术中,储热介质相变材料是决定储热系统效率的关键。相变材料(PCMs)通常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PCMs 具有无过冷和相分离以及化学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可燃、导热系数低及价格昂贵等不足。而无机PCMs,尤其是水合盐类,不仅
天然气中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价格便宜,辛烷值高,燃烧污染物排放少,热值高等优点,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天然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的最大缺点是能量密度低,需要提高天然气的存储密度.吸附天然气(ANG)作为未来最有优势储存方式,ANG 在3.5~6MPa就可获得接近于CNG 在20MPa 下的存储密度,寻找合适的吸附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我国工业能耗超过全社会能耗的70%,其中钢铁、有色等过程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工业余热利用率低是造成高能耗的重要原因。多数工业余热资源均具有间歇性和非稳态的特点,容易造成能量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问题,回收利用困难。同样的问题也存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因此储热技术成为工业余热大规模回收利用和太阳能热利用的关键。相变储热具有储热密度高、相变温度恒定、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小等优点
有机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潜热高,过冷度小和无相分离等优点,但其导热系数较低,从而限制了它在储热上的应用[1]。将相变材料与膨胀石墨、活性炭_ENREF_11 等材料复合可以提高导热系数,但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只适用于静态储热和保温[2]。相变乳液具有相变潜热高、比表面积大和流动性好等特点,因此相变乳液作为一类潜热输送型功能性热流体而受到广泛地关注。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了关于低温相变乳液的研究[3],而对中
21世纪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推动的能源革命寄予厚望,目前期望锂离子电池在器件级别,能量密度能达到400Wh/kg(600Wh/L),功率密度大于800W/kg.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电池化学和电池结构方面有显著改进.本文提出使用电镀的方式制备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方法,利用电沉积量由表面和电流控制的特性,制备具有共形结构的结构化电极,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首先本文将介绍一种多孔导电网络结构
磷脂双层膜在生物传感器、仿生膜和生物膜反应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磷脂双层膜制备和应用过程中,诸如表面张力、剪切力和渗透压等外力显著影响磷脂双层膜的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揭示外力对磷脂双层膜的性质、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磷脂双层膜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智能水凝胶是指一种主链或支链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并吸附有大量水分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交联聚合物.他们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如温度、pH、电场、磁场、溶剂组成、光或压力等,而发生体积或其他性质的变化.由于智能水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使得其在传感器、微执行元件、化学阀门、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