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地区细网格降水场同化试验

来源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降水反演数据和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建立联合降水估算场并对其进行变分订正,得到0.1°×0.1°细网格降水同化场。同化资料包括2008年6-8月逐日4次FY-2卫星和CINRAD/CC雷达降水估算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变分方法对卫星、雷达联合降水估算场进行同化后,所得结果既较真实反映了地面观测网天气尺度信息,也对低纬高原地区降水离散性分布特征的描述有较大的改善。
其他文献
油气藏的富集与一定的地质条件有关,而各个凹陷富集规律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次研究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归纳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歧口凹陷油气藏明显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藏越寓集。在层序内部,油气藏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而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
把西南热低压分为本地生成型和北方移入型两类,利用NCEP1.0Ω×1.0Ω俨再分析资料,通过对4个本地生成型、6个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个例成熟时期分别进行合成,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热低压系统为浅薄的中尺度低压,发展强盛的热低压系统可以伸展到750hPa,具有干暖心结构,干区深厚。热低压控制区整层为正涡度区,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中心大气基本无最直运动,而本地生成型热低压中心为明显下沉气流,北方移入型热
本文应用1961~2007年黔东南州16个气象站逐日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全面分析了全州大雾日数的日、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出雾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年、年代际变化特征。
本文通过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与当日降水、前3天降水的分析,揭示了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与降水的不同相关性,总结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计算公式。基于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集合,提高单一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完成了高原山地定点地质灾害短临预报预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利用2008年9月22~26日GPS可降水量资料(GPS PWV)对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PWV由谷底缓慢上升或由峰顶缓慢下降时,分别对应实际降水的开始和结束:PWV上升的急剧程度与实际降水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用PWV小时变量或三小时变量来分析降雨的开始时间、强度和落区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总结出利用GPS水汽产品进行降水预报的若干指标,但降水预报仍需要结合多种气象探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集合降水概率预报产品与气候概率相结合进行四川暴雨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概率决策理论,利用四川省1951年-2004年147站的暴雨的气候概率和西南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模式提供的>50mm集合降水概率预报产品,修正了暴雨集合概率预报产品。按照上述方法,对2008年6-9月的四川暴雨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方法修正后的集合概率预报产品优于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直接提
利用NCEE/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我国川渝地区的伏旱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通过分析研究表明:2006年夏季我国川渝地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40~80天; 7月下旬到8月上旬,经向上由于川渝地区上空低频热汇、以及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影响,在15°N~40°N地区上空形成一低频经圈环流,该环流圈的下沉支刚好位于川渝地区上空;
为了检验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站点资料,并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年夏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重点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的再现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的环流特征,具有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对于量值的模拟,三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与实况温度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均存在5-6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比较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变化的气候特征以及与东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相联系的环流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 1951-2004年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上要呈反位相变化,最主要的雨型是西多东少,as世纪}o年代以来最常见的两种雨型是西少东多、东西部一致偏少口54年来,盆西夏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盆东则呈增加趋势口。2)盆西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与河套、华北的夏季降水有显著正相关
利用云南及周边地区2000~2007年5~10月12个探空站08时和20时观测资料,分6种不同地形高度类型统计边界层内基本气象要素间关系,根据统计结果设计云南地面资料同化方案,并选取两个暴雨个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的贡献在引入地面资料后有所调整,在Ruggiero同化方案中,地面资料的引入在模拟区域初始场中东部地区明显的升温和增湿,对强降水的模拟改善作用较小:而在云南同化方案中则是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