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近年在我院头颈外科施行的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各类皮瓣术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指导今后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头颈外科自2006 年来施行的各类口腔颌面皮瓣重建手术共237 例。其中男性153 例,女性84 例;年龄22 岁至68 岁,中位年龄46 岁;舌癌67 例、口底癌31 例、颊粘膜癌31 例、磨牙后区癌30 例、牙龈癌28 例、扁桃体癌24 例、颈段食管下咽癌19 例、腮腺癌5 例、头皮癌2 例。重建方法包括胸大肌皮瓣152 例、前臂挠侧游离皮瓣74 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5 例、颈阔肌皮瓣3 例、下位斜方肌瓣1 例、颈前肌皮瓣1 例、游离背阔肌皮瓣1 例。结果:胸大肌皮瓣成活139 例,部份坏死13 例,坏死面积小于20%;下位斜方肌皮瓣部份坏死1 例,坏死面积约10%;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胸大肌皮瓣适用于绝大部份口腔颌面重建,但皮瓣转移不够灵活,且过于臃肿不适合洞穿性缺损的修复,肥胖患者以及乳房体较大的女性患者尤易出现脂肪液化及部份坏死。颈前及皮瓣、颈阔肌皮瓣所提供的组织量较少,受蒂部限制皮瓣转移不够灵活,且供瓣区的继发性缺损常需胸壁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多,美容效果不理想。下位斜方肌皮瓣及背阔肌皮瓣厚度适中,可取的皮瓣组织量大,适于大范围缺损的修复,但术中须变换两次体位,无法两组医生同时操作。前臂挠侧游离皮瓣及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皮瓣转移灵活,远离头颈部,可两组同时操作,术中无需变换体位。但前臂皮瓣较薄,缺少肌肉组织,不适于组织量需求较大的缺损,而且取瓣后创面多需植皮影响前臂的功能及外观。股前外侧皮瓣作为穿支皮瓣既可以做成薄型皮瓣,也可带上肌肉组织制作成肌皮瓣,使用极为灵活,而且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瘢痕隐蔽。因此股前外侧皮瓣应成为今后口腔颌面重建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