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医学“三维”特色辨证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回族在一千多年的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三维"特色辨证方法.主要通过症、因、质三维辨证的综合诊断方法开展医疗活动,"三维辨证"就是证、因、质诊治的综合,是理、法、方、药、术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常见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脂等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绝经组LDL-C、TG、TC、TG/TC水平明显高于未绝经组,HDL-C、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绝经组.FPG与肝、肾、气虚、血虚呈正相关;HDL-C与肾、脾、湿呈负相关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根据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探讨肝与眼病的密切关系,进一步阐明从肝论治现代眼病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剂辨证是临床辨证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形成首先源自于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唐宋等后世伤寒研究者打破六经辨证体系,形成不类经而类方的体系,后世时方方证又不断补充和完善方剂辨证.方剂辨证在运用时具有直接运用、以方识证、辨识主症、脉症相应、灵活变通的特点.近人逐步认识到方剂辨证中方证效应关系的重要性,从源流、概念、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运用现代研究方法积极探索方剂辨证的内涵、拓展方剂辨证的运
支持向量机作为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其建立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之上,从而使支持向量分类器具有较好的推广能力.本文介绍了基于优化粒子群(PSO)的分类技术,以中医心系400个样本为例,利用优化粒子群(PSO)进行中医心系证候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证候分类中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土族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丰富中医体质学的内容.方法:对青海地区的土族自然人群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结果:178例调查者中,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是:平和质40例(22.40%)、气虚质38例(21.30%)、阳虚质20例(11.20%)、湿热质19例(10.70%)、阴虚质17例(9.60%)、痰湿质16例(9.00%)、瘀血质11例(6.20%)、气郁质11例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介绍了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组织出版规划教材《中医学》,教材编写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增强科学性,合理定位优化教材体系,增强实用性,增加中医人文内容,提高人文素养,从而使得医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大医精诚”高尚品质,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误诊案例教学也是案例教学方法的一种,是案例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误诊病案中经常包含有失败的教训.学生在学习误诊病案知识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了重点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临证鉴别诊断能力,探讨误诊案例在中医案例化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在中医、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一门中医误诊案例教学相关的公选课《中医误诊案例鉴赏》进行试验,约100名学生选了该门课程,然后请参加学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slCAM-l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证候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粘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和证候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同时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CAM-l水平
钱英教授依据"肝肾同源"的理论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见肝之病,其源在肾,急当固肾"的学术思想,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先证而治,及早调补肝肾;其二,体用同调,兼顾肝肾阴阳;其三,分清主次,依证调肝补肾;其四,先后天并重,重视调理肝脾肾;其五,"与时俱进",强调中西医结合。
金氏脉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思想,以脉诊为手段,以数学为量化工具,按照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基本规律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伤诊断理论。本文对脉搏特征、信息搜集、脉形指数截集以及定量诊断中模糊数学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界定了脉病模糊关系以及临床对应关系,从而提高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