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判断月干旱过程的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黄河流域1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对比分析两种用逐日CI指数判断月干旱过程的方法,结果表明:对重大干旱事件个例来说,两种方法都能大体描述重大干旱事件的月干旱过程,但干旱的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从干旱发生的区域来看,两种结果的差别较小,方法一的识别结果范围更大、更连续,特别是对青海旱情的判断常常比实际范围大:而方法二的识别结果范围稍小,大体上能反应干旱的整体范围,但有时也偶尔会遗漏一小部分旱区;从干旱发生的强度来看,方法一对干旱事实的描述偏轻,而方法二以重-特旱为主,与实际情况更相符:从对黄河流域近50年月干旱频率的分析结果来看:两种方法一致表明,黄河流域分界线以西的地区常年不容易发生干旱,而对于分界线以东地区,两种方法的统计结果有较大差异.方法一的结果表明,分界线以东地区干旱的月发生频率较大,其中,轻旱的月发生频率最大,其次为中旱,而重旱和特旱的发生频率很小;方法二的结果表明,分界线以东地区干旱的月发生频率在60%-80%左右,其中重旱的月发生频率最大,其次为中旱,轻旱和特旱的发生频率很小.总体来说,方法二对黄河流域月干旱情况的评估结果与干旱实际情况更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地震处理、解释软件的发展,地震勘探精度的逐年提高,产生的三维地震叠前数据体也从几十GB 上升到几百GB,并逐年上升,从而给地震叠前海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带来了新的挑战;采用LOD层次细节模型技术,就海量数据绘制框架进行技术讨论,并对数据组织、多分辨绘制与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阐述;给出了海量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显示实例.针对海量数据多分辨绘制应用的共性,设计了一个面向多分辨绘制的多线程应用框架,该
本文根据全液压顶驱高转速、大扭矩特性设计了全液压顶驱闭式容积调速回路.基于SimulationX软件建立顶驱容积调速回路仿真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载荷变化情况下,可实现顶驱主轴恒转速控制.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粒子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降低大气能见度,对人体健康具有负面影响,其形成过程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发现酸性无机颗粒物种子如(NH4)2SO4和H2SO4可引发VOCs的异相表面酸催化反应,从而促进SOA生成2.作为大气中含量最高的颗粒物之一,矿质气溶胶对全球气候和区域空气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也能够极大地改变典型气态污染物(VOCs、NOx、SO2等)的大
本文利用山东全省74个气象站的1980-201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主要采用日均值、14时、和任意时次3种霾日的判别方法对山东地区的霾日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以下规律:量级差异是最明显的特征,任意时次法计算的最多,14时法计算的最少.对于区域平均而言,三种方法的霾日分布中心相似,讨论90年代末以后山东区域平均霾日变化特征时,三种标准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对于季节变化规律而言,三种标准均发现在200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徐州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影响,利用该区1960-2012年间6个气象站的观测资科,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各站的潜在蒸数量,由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构建干燥度指数.结果表明,该区地表干湿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与1960-1979年相比,1980-2010年间潜在蒸散降低了4.9%,降水量减少了6.4%,相应地,地表干燥度增加了3.1%.该区干燥度指数西北高东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年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揭示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水分供需的时空规律;以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近50a东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旱涝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东北玉米4个生育
利用崇武国家基准气候站1954-201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惠安县年无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惠安县年均无降水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际及相邻年间差异较大,共经历三次显著的波动,1954-1962年和1972-1979年间呈减少趋势,1963-1971年和2002-2009年呈增加趋势,1980-2001年和2010-2013年相对比较稳定,1971年发生由增加趋势转为减少趋势的
利用2006~2010年多时相的MODIS资料分别提取了归—化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构建了不同时相的NDVI-TS干湿边图像和方程,建立温度植被干旱监测法(TVDI)和干旱监测指标对福建省农业干旱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TVDI法的干旱模型很好地对福建省的地表干旱状况进行监测,福建省农业干旱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以东南沿海为干旱程度最重面积最广,中西部以零星区域分布,干旱的发生发展时序由东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从不同方面对2009/2010、2012/2013年西南地区秋冬春季持续严重干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季节连旱都受热带西太平洋、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环流异常、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异常、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以及北极涛动(AO)异常的影响.2009和2012年秋、冬季,西南地区都受较强的下沉运动控制,环流形势异常和热带印度洋海表异常增温,都导致来自孟加拉湾的
本文选用西南四省市60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西南地区玉米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能力四个因子出发,建立了西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用ArcGIS对西南地区玉米进行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玉米全生育期干旱高危险区主要位于滇中、滇东北、川滇交界地带;高暴露区和次高暴露区集中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盆西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