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 :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创设情境使幼儿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在培养孩子任务意识方面多做引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任务意识呢?任务意识是指学生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为。本文主要对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与方法展开了探索与分析。
其他文献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较多,但教学案例缺乏。本论文以烷烃的命名为例,通过讲授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有固定的命名规则引导学生要遵纪守法,通过掌握烷烃命名知识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要有爱国精神,利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发挥专业知识教育“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
<正>任务意识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幼儿的任务意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它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听小学老师说:许多孩子入学后常常找不到自己的课本、不会收拾书包,有的孩子回家不会口述今天的学习任务等,在学校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些都是孩子幼儿任务意识薄弱或缺乏任务意识的表现。究其原因,
期刊
从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出发,讨论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以及课程思政实施与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结合实验教学过程探讨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好的教育一定是指向人的,是培养人的,是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的。好的教育,关乎人的身体素质与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与行为取向、实践能力与自我管理、审美能力与生活品质等的培养。好的教育,要求学校摆脱“要素驱动”的路径依赖,不再通过搜刮好生源、抽调好教师、反复做题训练、挖空心思钻研答题套路等方式来提升分数,而是要坚守教育常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河川径流的均值、极值、过程及可利用量,从而影响流域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调度。因此,预测评估未来气候-水文变化对水力发电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阐述气候-水文-水电三者纽带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影响预估的技术流程、主要模型与方法,从区域与季节差异、不确定性、综合影响及适应性调控等三方面分析预估结果,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国气候变化与水电行业的实际特点
如何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寻找到学科间核心素养的融合点,促进融合教学实践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两大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选择合适的融合点,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包括问题提出激发认知内驱、知识获取支持问题探究、学科融合突破教学难点、创意物化提升高阶思维四个过程,并以《窗花剪纸艺术&Python程序设计》为例展开研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是实现正确领导的传家宝。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而且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关系到党风和党性,关系到党在各个发展阶段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坚强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领导;正确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决策。"党之所以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条件,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因为高度重视调查研究
为使《有机化学》课程承载“立德树人”使命,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文章以萜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青蒿素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梳理重难点知识,基于学情设计了教学内容。在探索青蒿素的前世今生未来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知识迁移、团结协作等能力,并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实现了价值引领。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为其他章节或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将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转化为行为,使其意愿与行为统一起来,是解决耕地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把社会嵌入理论运用到农户耕地保护中,采用二元Logit模型测算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程度,借助ISM模型进一步探究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农业收入占比、耕地面积、政策宣传、经济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