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家对科普信息化、智慧化城市建设与各类博物馆公益事业等重视,以及新时代父母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视,将迎来以体验式科普教育和智慧化服务为核心的科普教育载体快速发展.地质类博物馆是面向观众普及地学知识的主要窗口,其配套设施的完整性、质量高低、形式丰度等都影响着其社会效益,尤其是博物馆的展陈,直接影响地质公园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的效果.本报告将探讨几种已经和地质类博物馆进行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通过新形
【机 构】
:
卓谨信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9号创意软件园综合服务中心北楼305室,21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科普信息化、智慧化城市建设与各类博物馆公益事业等重视,以及新时代父母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视,将迎来以体验式科普教育和智慧化服务为核心的科普教育载体快速发展.地质类博物馆是面向观众普及地学知识的主要窗口,其配套设施的完整性、质量高低、形式丰度等都影响着其社会效益,尤其是博物馆的展陈,直接影响地质公园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的效果.本报告将探讨几种已经和地质类博物馆进行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通过新形态的人机交互方式,针对目标人群的参观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参观主体在参观中的互动体验效果,在保证地质公园科普性的前提下,提出设计思考,实现寓教于乐,并总结了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便更加有利于地质公园和科技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28日2时46分,四川省宜宾筠连发生4.9级地震,为了准确确定本次地震及其余震的震源位置.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宜宾筠连4.9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改进初始定位的精度,得到更加准确的174个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信息.在计算过程中,第一步用程序ph2dt进行数据初步处理,第二步用程序hypoDD进行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宜宾筠连4.9级地震的震源位置为28.133°N,
时频分析是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信号的频谱分析处理与解释.近年提出的同步压缩变换以小波变换为基础,通过对小波系数进行重组,从中提取时频曲线,提高时频分辨率,然而,小波变换受小波基的影响,其时频分辨率精度受到限制.相比之下,S变换能获得更高的时频分辨率,但仍达不到最优.基于此,本文改进了同步挤压S变换(SSST),给出了该变换的基本理论,并严格的推导出其正反变换的数学表达式.采用
近年来,用稀疏表示理论降噪的方法,因不需要先验地获取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含有高斯白加性噪声的遥感图像,提出了一种稀疏表示的自适应字典学习的图像降噪方法.基于噪声图像采用K-SVD算法对过完备字典进行自适应学习,由此获得的字典能够根据输入遥感图像的不同做出自适应的变化,能更好的反应图像的本质特征.
在当前地质工作中,各种复杂类型数据的采集、挖掘、处理、分析与应用都与"大数据"不谋而合,如何应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在地学领域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庞大的地质大数据,对其进行科学的挖掘,产生更高的价值,以实现相应的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铀矿地质大数据架构进行研究,以期对铀矿地质领域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二级项目《永定河冲积平原区域地质调查》承担了一定的科普任务,结合笔者先前实践过的一些科普经验,为了使科普活动达到切实的效果,制定了《永定河冲积平原区域地质调查》科普活动方案项目拟围绕“永定河河道的变迁”为主题,进行一次科普宣传。本次科普活动的主旨是,以永定河流域居民关心的热点为切入点,结合地质理论和项目研究成果,讲述永定河对当地居民当下以及未来生活的影响,并了解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地质科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对大众而言,地质科学极其神秘.即使是地学领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提升的认知过程,往往较为"遥远"和艰难.对于新事物和新理论,仅从教科书或论文中学习,虽然开卷有益,但面对面的传授交流依然永远不可替代,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的举行,可谓专业研讨和地学
本文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知识普及提供新的宣传思路和研究手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声音、实景模型以全方位、沉侵式立体展示,通过场景交互使观看者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奉节国家地质公园雄伟奇壮的地质遗迹.
贵州三都姑鲁产蛋崖的石蛋,并非就地生产,而是地史上其北西侧陆棚边缘斜坡环境形成的震积拉裂角砾透镜化瘤状灰岩,在地震持续影响下向深海滑坡并演化为长距离滚动并磨圆,最终在深水滞流陆棚相、三都姑鲁地区的渣拉沟组炭质页岩中沉陷堆积而形成,瘤状灰岩虽在国内外普见,但密集产出形成如此产蛋崖景观,确实堪称罕见一绝。
龙首山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北侧,气候环境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主要岩性为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在花岗岩出露区发育有大量的风化洞穴,通常认为这些风化穴洞是风蚀作用的产物,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证实,西北干旱地区的风化穴主要是盐风化作用,而风蚀作用对岩石破坏作用贡献很小.本文通过大量的地质路线观察,研究了龙首山风化穴特征,认为这种地貌形态是干早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出露区典型的盐分化地貌景观,并在此基础上
甘肃省地域辽阔,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频繁的地质构造事件造就了区内复杂的地质环境,致使区内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且种类繁多.本文将从甘肃省已确定的具有地学、科学价值的228处地质遗迹人手,结合全省地质遗迹的类型、特点与分布,对地质遗迹成因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