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物性--论石色材料在当代美学价值重构中的诸问题

来源 :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性,物质的特性,在本文中又指代色彩的媒介——色材的性质,性格和品格.具有先行态度的西方审美与西方当代美学构建中,作品中的"材料"成为被研究的关键;在绘画领域,已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认知;当代艺术作品中,"材料语言"正在逐渐僭替单纯的"色彩语言"的表义.而在东方的审美视域中,"石色"是具有品格的物质.日本研发的石色颜料本身凸显的"物质性",实现了应用化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面救赎.而在中国美学教育的大格局中,关注石色材料专业课程的发展,在这一实践历程的要素沉淀时,看到了与全人类对待自然世界的核心方向的一致性.在西方文化大举东渐之时,从未离开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根脉.在东洋的理想中,还在坚守着一份由"色"及"物""迁想妙得"的执着.而在对待"石色材料"在"当代审美"担当这一层面而言,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石色材料"使"色彩"与"物性"得到了紧密的联接,实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其他文献
电视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美食电视专题片也是如此.
航拍作为影视创作的辅助手段在纪录片的运用中由来已久.近年来,有于技术的不断精进,航拍更是成为纪录片的主要拍摄手法,这种独特的纪实形态,常与人文类题材有密切联系.本文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代媒体变迁的特征和潮流.在这一背景下,网络自媒体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出现并蓬勃发展.本文将通过一些自媒体发
对于纪录片中历史人物的内心进行表现往往是困难的,这在于一方面历史人物与记录者之间的无法交流从而导致内心的难以靠近,另一方面在于通过镜头进行人物内心的外化本身就比较
《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介绍各个领域的故宫修复专家,近距离展现修复专家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活动,片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活和人文气息,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
中国古代文化精英阶层美学选择是一个从"随类赋彩"到"墨分五彩",意即从现实的映射,逐渐转向高雅淡泊的精神性追求的过程.虽则长久以来这种审美趣尚占据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主流,
佛教中的狭义之"色"包含着三个概念,即显色、形色与表色,其中显色在佛教经论中论述最多,地位最显,于佛经色彩研究角度看,也是最重要的.显色又分为十二种(或十三种),其前四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游戏画面逐渐达到影视艺术的摄制水平,从而关于影视与游戏的相互融合的探索愈加热烈,两者在视听效果上的彼此借鉴和融合,增加了电影的互动性与游戏的叙事
提及新媒体就不得不提到关于新媒体的定义问题,一直以来,学界对于新媒体的定义纷繁多样,从广义来讲,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等而言的一类新
红花是菊科红花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埃及北部和近东地区.红花的花瓣中同时含有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特别是红花红色素,在古代中国、日本被广泛用于染制红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