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谦逊是一种有节制的美德,为东西方文化所一致推崇。早期研究普遍认为谦逊水平高的人能够真诚地接纳自我的不足以及欣赏他人,但新近研究揭示,谦逊还包括自我贬低且回避消极评价的黑暗面。然而,尚未有研究针对两类谦逊加以清晰的界定,更没有发展出有效的测量工具。为了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首先在理论层面,采用"谦和"(悦纳自己的不足,尊重他人并对他人的批评持开放态度)和"谦卑"(为避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低调地做事)两个维度针对两类谦逊加以区分,随后通过四个研究(N=1351),发展出信效度良好的《双维谦逊量表》,并从亲子关系角度,初步探讨了两类谦逊形成的机制。研究1(N=221)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两类谦逊的划分,同时,发现敬畏、自尊、亲社会行为与谦和正相关,而与谦卑负相关,初步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校标效度;研究2(N1=201,N2=129,N3=408)多样本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双因素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考察其重测信度,并采用多个校标量表(如社会焦虑,自我意识,主观幸福感等)进一步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校标关联效度和区分效度;研究3(N=143)使用回忆法操纵被试的谦逊类型,在行为层面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型的回忆会影响不同谦逊维度的得分;研究4(N=249)采用双主体报告,发现父母报告的亲子信任水平与青少年的谦和正相关,和谦卑负相关,揭示亲子关系是影响两类谦逊形成的重要变量之一。总之,本研究首次在理论层面针对两类谦逊进行了划分,并发展出信效度良好的《双维谦逊量表》,其研究成果将在理论和测量两个层面丰富与拓展已有的谦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