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3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教养理念是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假设父母的管教与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预测作用。本研究对深圳市42户26个月(M=26.71, SD=1.82)的幼儿(男孩26个,女孩16个)家庭进行了家访研究,参与研究的包括39位父亲和42位母亲。研究任务包括对幼儿的行为测量、亲子互动的录像编码以及父母对幼儿行为的归因方式测量。其中,幼儿行为测量包括自我控制能力中的抑制控制(Stroop任务)与行为自控(Don’t touch任务);亲子互动通过对Don’t touch任务录像并编码,考察了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并通过NoCAT(Naughty or Clumsy Attribution Task)电脑任务考察了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归因方式。研究结果显示,父亲与母亲在管教方式和归因方式上均无显著差异,只有父亲的管教方式和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父亲的负性管教方式(B=-1.163, p <0.001, R~2=0.523)对幼儿的行为自控能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对儿童行为的负性归因方式(B=-0.43,p <0.05, R~2=0.205)对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负性管教方式中的肢体冲突、妥协放任以及过度反应维度对幼儿行为自控能力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B=-0.933,p <0.05; B=-0.995, p <0.05; B=-2.366, p=0.01; R~2=0.454);而正性管教方式中的支持维度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1.028,p=0.001, R~2=0.26)。如果父亲在对孩子的管教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采用较少的负性管教方式,会更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少负性归因的父亲在对儿童行为归因时更多认为孩子产生不好后果的行为是探索时无意造成的,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发展自我控制;而母亲的相应变量对幼儿自我控制并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也符合中国文化中严父慈母的家庭模式,父亲往往是家庭教育中更为严格的一方,通常负责规则的制订和执行,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家庭作用模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父母在幼儿自我控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父亲的教养理念和管教方式对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家庭功能对儿童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