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与交往:以电报传入中国为例的历史考察

来源 :安徽省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传入中国的电报作为第一个电子媒介,曾带来一场交往模式的革命。人际交往圈子的扩大、群体交往路径的通达、社会交往公共空间的塑造等,都是电报这一新媒介传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电报第一次使信息符号脱离运输工具而运动,促进信息商品化,其颠覆性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互联网。对电报媒介的历史考察也具有"后视镜"一般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一种"反精英"现象。这样的现象带有一种"唯民是举"的色彩,只要是精英成员的言论和行为不符合"民意",无论其是否具有科学性,网民就会用"舆论的大多数"去声讨
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尼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经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今后,在扶贫领域进行合作应是中尼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尼日利亚的
  Web2.0时代大量的数据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不管是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抑或是新兴媒体的论坛、微博、微信,到处泛滥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上各类交往模式涌现,信息交流频繁,交流范围也不断扩大。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主体间性为思考网络化交往和
  微博、微信等一些不断更新出现的新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舆论场的机制,产生了区别于以往的"新舆论场"。文章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并对舆论场产生显著的影响为背景,结合近年来关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处处与这一发明息息相关。大学生是充满创造力、富有激情的群体,研究手机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调查获得真实数据的
  在不断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的当下,媒介开始日益关注自己报道的客观性,媒介以及媒体工作者都尽量避免媒介审判的出现。相较于民意难以发出的过去,现在话语权开始回归受众。人人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相比于更高级的教学单位,小学英语更侧重于基础的夯实,面对的对象更大众化,更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将对小学英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因此,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阐述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及弊端,并
  新传播革命时代下,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勃兴导致了传播权力的分化,社会中的个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社会形成舆论推动力,产生社会效应,通过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