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06年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总结了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认真对待处理的几个关键环节。
其他文献
黄河下游洪水遥感监测系统以遥感工程化思想进行开发设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集遥感影像处理、洪水信息解译、工情灾情分析于一体,为防洪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介绍了黄河下游洪水遥感监测系统的业务需求、流程和系统功能设计,并介绍了该系统开发建设的关键技术:遥感影像水面边线自动解译、河道主溜线定量分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南水北调是一个体系复杂庞大的系统,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以及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数量多,涉及到上百个水利子工程;工程类型杂,有明渠、暗涵、隧洞、泵站、倒虹吸等。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海量的数据,如果单凭工程设计图纸,即使优秀的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也难以顾及工程的方方面面,电子沙盘技术可以把工程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更好的判断与决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线路长,沿线分水口门和控制设施多,水力学及调度控制响应是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关键。在收集、整理南水北调中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基础地理、输水线路、控制工程及相关建筑物的综合数据库。采用自主开发的TGIS平台,集成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维和局部二维、三维数学模型,在该平台下,能够进行输水能力计算、水力控制响应分析,为工程设计、管理和运行调度提供了基础平台。
软计算在水文领域的应用研究是水文科学技术研究的新发展。针对水文系统的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特征,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建模技术和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智能优化技术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应用混沌理论研究水文系统复杂性则拓展了水文科学研究的思路。但是,软计算在水文领域的应用研究整体上还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
随着水利行业GIS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解决多比例尺水系河网信息统一访问、关系维护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多专题多比例尺地图管理模型”实现对水系河网信息的全国分布式共享系统,给出了该模型下的水系河网表示,并分析了为形成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基于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化分析方法的分布式水系河网信息共享系统所需进行的下一步工作。该模型的研究是为数字化水利的顺利实施进行的有益探索。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利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我国水利信息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者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多年,感觉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认识不足、规划滞后、资金落实难、人才资源缺乏等诸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
佛子岭水电站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立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包括水情测报、公文管理、计算机监控等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经验及解决方法。
本文介绍了几年来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成绩,对推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措施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江委提出了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长江委作为长江的代言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涉水公共事务管理能力,能够超越企业、区域利益相关的局限性,客观、公正、及时、有效地履行其流域管理职责。信息化技术将使我们获得并不断提高这种能力,维护健康长江的使命犹如另一种高科技的信息化战争,需要“海、陆、空”联动,行政部门与专业部门协同。在长江流域水行政管理信息化建
结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实践,就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观念的转变、法律法规的掌握、招投标工作的把握、工程验收的组织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