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病病毒G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gsj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浓缩纯化的赤羽病病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所获得的重组AKAV-G1蛋白为检测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经过三次筛选克隆,最终获得8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并对8株McAb进行了亚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分析。结果表明:8株McAb中有5株为IgM,1株IgG2a,另外2株为IgG1,所有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k链,而且所获得的8株McAb均与AKAv有良好的特异性反应;中和活性试验表明8株McAb中有5株具有中和AKAV活性。
其他文献
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性大肠杆菌.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表达K88ac菌毛亚单位基因faeG和F18ac菌毛亚单位基因fedF的融合基因faeG-linker-fedF的重组质粒,实现了faeG和融合基因faeG-linker-fed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免疫蛋鸡后,经喷雾干燥获得了含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全蛋粉。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卵黄抗体在断奶仔猪日粮
人类干扰对动物的潜在影响已经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干扰不仅表现在人类的行为上,还表现在人类的附属建筑物上,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线路等等。一旦这些建筑物出现在动物栖息地内,与其相伴的噪音、车辆运营、人员流动等就会对动物造成干扰。因此通过监测动物的行为反应可以更好地了解交通设施对动物生理生态、福利和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而探究实现野生动物保护和动物康乐的措施,为动物栖息环境中的道路规划提供借
根据建立的BSE感染概率模型、扩散动力学模型及风险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当潜伏期为5年时,平均来说牛群中BSE的感染率相当于流行率的2.34倍;(2)全球BSE的发病强度总体趋势在不断减弱,但扩散风险并未减弱;(3)85%的BSE国家流行率都是在2001年以后才达到高峰期,这些国家BSE致病因子外部输入和内部循环的高峰期是在1996—2002年间:(4)全球BSE的感染状况可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
本文通过现场测试和调查的方式,对黑龙江省规模化奶牛场现有的饲养方式、奶牛舍结构及建筑工艺、环境现状等进行了调查与测试,并对黑龙江省奶牛舍的建筑与设计提出了建议。
本文介绍了传统肉鸭的饲养方式及其局限性,分析了肉鸭网上养殖技术的优缺点,并就网上养殖肉鸭舍的建造进行了简述。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污染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规模猪场污染物综合治理,建设大型沼气池,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建设单位和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家园是污水处理的指导思想。本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基本原则,目标与效果。
本文介绍了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及概况,简述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面临的难点与挑战,指出今后要继续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血防工作机制;要继续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地科学防治;要充分认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运用多重核酸扩增(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分析技术原理,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以及副结核分枝杆菌建立多重PCR—DHPLC快速检测方法,实现同时检测鉴别四种重要致病性分枝杆菌。根据菌种特异基因序列分别设计扩增引物建立四重核酸扩增体系,对扩增产物采用DHPLC设备进行
为了满足贝类派琴虫病的快速检测需要,本研究选择派琴虫保守的核糖体DNA ITS-2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首次建立了LUX荧光PCR检测派琴虫的方法。试验表明,所建立方法检测质粒模板DNA的动态范围为1.0×101~1.0×108,敏感性为10拷贝质粒DNA。采用模拟阳性样品试验,可检测到100拷贝质柱DNA.而且与贝类的包拉米原虫、隐孢子虫等其它寄生性原虫无交叉反应,也不受
构建了携带鸡干扰素(IFN-)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ChIFNr-,制备成承载pCAGGS-ChlFN- 的壳聚糖纳米粒子。透射电镜观察制备的纳米粒子呈不规则球形,光子相关色谱(PCS)仪测定显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72.6+5.1nm;Zeta电位为20.8±2.9mV;载基因纳米粒子的重组质粒DNA包埋效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1.21±2.54%和31.93±0.16%。载基因壳聚糖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