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探讨弹涂鱼属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来源 :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DNA条形码对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常见弹涂鱼进行分类鉴定,并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12种弹涂鱼的cox1基因序列,探讨16种弹涂鱼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在所分析的82条cox1基因同源序列(599bp)中共检测到44个单倍型、212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占35.4%),种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占2.01%).基于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分类阶元的遗传距离,显示各弹涂鱼属大都独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亲缘关系明显,齿弹涂鱼属(Periophthalmodon)镶嵌于弹涂鱼属(Periophthalmus)内,大弹涂鱼属(Boleophthalmus)与青弹涂鱼属(Scartelaos)形成并列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依化石记录标定的松散分子钟估算的物种分歧时间,表明各弹涂鱼属出现明显分化大约发生于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早期(23.61~15.65Mya).
其他文献
本实验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合成基因cpsE、cpsK和NeuA,并通过攻毒实验、唾液酸含量检测以及qPCR实验分析不同温度下此3个基因的表达与细菌荚膜唾液酸含量及细菌毒力相关性.Blast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具有一个糖基转移酶结构域.不同温度培养的无乳链球菌毒力与罗非鱼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在28和34℃条件下培养,细菌的毒力与cpsE、cpsK和NeuA的表达量及唾液酸的含量呈正相关,但在
为研究我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7个野生群体棘头梅童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6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3~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510~8.031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为0.3596~0.7854,期望杂
本研究从已公布的草鱼转录组及基因组中获取3个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JAM-A (GcJAM-A1,GcJAM-A2,GcJAM-A3)基因序列,从草鱼中克隆到其cDNA序列,qRT-PCR分析其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感染后其在各组织的表达变化.GcJAM-A 3个分子均具有294个氨基酸,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4-97%.3个GcJA
溶菌酶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分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毕赤酵母(ichia pastoris)的密码子偏爱性,人工合成紫贻贝i型溶菌酶的成熟肽基因(mMgIL),其全长cDNA为393bp,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将mMgIL与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mMgIL,电转至毕赤酵母X-33细胞,利用MD、MM和含抗生素zeocin的Y
为研究驯化温度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热耐受特征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临界温度法对点篮子鱼幼鱼(2.163±0.450g)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各驯化温度下(19℃、22℃、25℃、28℃和31℃)的最大临界温度(CTmax)和最小临界温度(CTmin)分别为37.26℃、37.72℃、39.49℃、39.75℃、39.90℃和13.11℃、13.14℃、14.22℃、14.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研究分析了茎柔鱼胴体、足腕、尾鳍等肌肉组织的能量积累变化规律及其雌雄间差异特性.结果 显示,胴体组织的能量密度最高,为20.56±l.12KJ/g;足腕次之,为20.09±1.25KJ/g;尾鳍最低,为19.92±1.05K J/g;同一组织雌雄个体间的组织能量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足腕、尾鳍等肌肉组织间的能量积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胴体
三重基序蛋白(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TRIM)在天然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TRIM在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克隆了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TRIM25基因并阐明了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EcTRIM25编码734个氨基酸,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有68%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表明其具有RI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升高的影响,珊瑚礁遭受到严重袭击导致珊瑚礁严重退化。研究珊瑚白化相关基因已经成为了当今热点,通过分析珊瑚相关基因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与调控,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基因在珊瑚白化机制与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珊瑚礁、珊瑚礁的现状、珊瑚白化与温度的关系、珊瑚温度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细胞响应机制中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去除受损大分子相关基因、维持DNA稳定与修
裂腹鱼是一类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鲤科鱼类,为了研究裂腹鱼类对青藏高原的适应性进化,我们对两个高海拔和两个亚高海拔的裂腹鱼多个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和两种平原鲤科鱼类比较分析鲤科鱼类的基因进化模式.进化树重建和分歧时间估计表明,裂腹鱼类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33.2MYA.和平原鲤科鱼类相比,高海拔和亚高海拔裂腹鱼的一些生物过程的进化速率都普遍加快.另一方面,高原和亚高原裂腹鱼的正选择基因富集在不同
为分析近年来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流行特征,本研究对分离纯化得到的2007~2016年罗非鱼主养区263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进行菌毛岛屿和血清型分型分析.结果 表明:263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可分为两种菌毛岛屿类型: PI-2b型(40株)和PI-1 +PI-2b型(218株),其中PI-1 +PI-2b型无乳链球菌是主要的流行菌株,占总数的82.8%.所有无乳链球菌的分子血清型分为两种:Ia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