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文化与21世纪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中国儒家文化起到的作用。其中“贵和”思想、“仁道”思想、包容精神等对世界和平、共同发展及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发扬。
其他文献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如何适当适度地恢复儒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笔者组织实施的“鹅湖讲会”之内容、形式及特点为例,阐明应该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恢复“讲会”方式,这在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升青年学子之道德人格及境界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在提升青年学子的精神品质、寻找精神家园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儒学与西方文化是否可以通过交流、互补,各自走向融合、创新、多元并存?这是持“西方文化优秀论”和“东方文化优秀论”的人都认为是不值一谈的。但根据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当今文化无力解决今天世界面临的危机等缺陷,我们认为:二者只有通过交流、互补,才能达到各自融合、创新、多元并存,以推动世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近百年来战乱不息,世界和平无法实现,人类生存环境被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不能逃避,而应
@@在东方社会,礼与儒家文化具有特殊的绝对关联。如所周知,儒者的出现与礼文化联系在一起,礼文化也是与儒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孔子作为仁的实践方法强调了“克己复礼”,且把礼看做是实现人的道德性课题和目标。孟子把礼看作是人性最基本的道德要素之一,具体表现为“辞让之心”2这样的善的情感。而苟子则把礼看作是社会规范的客观原则,能遏制人性之恶。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们把儒家文化看作是礼文化。那么,何谓礼呢?首先
儒学是德性之学,其核心是仁。仁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又有理性的普遍形式,我称之为情感理性。仁是人的理性自觉。仁表现在家庭关系中,就是亲情。家庭亲情不仅使人的情感得到安慰,而且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在社会政治层面,仁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形成以“仁民”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其深层意蕴是以人为目的,而不是将人视为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仁的体现是“爱物”、“万物一体”。这是中国古代的
宽容是儒家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应有之义。儒家“尚仁”、“责和”,特别推重宽容的实践价值;但又有非常强烈的排斥异端的思想,坚持宽不容恶的道德原则。儒家的宽容思想与排斥异端思想具有统一性。“排异”是任何一种思想、学说或学派的共有思想特征;儒家的宽容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宽容与不宽容之间,儒家追求的是适中、适度,反对“过与不及”。
@@在最近十年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得到越来越大的发展。如果说早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汉学家数量不少,而现今由于职业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中国文化不仅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被列入最高权力机构的政治辩论范围里。越来越经常出现这个或那一个政治的活动家引用孔子的理念加深自己的思想并且体现典型风格:孔子的观念沿着积极的意义走近俄罗斯。
@@现代儒商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智、仁、勇”君子人格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现代儒商所企盼的人格是“知识”、“品德”和“智慧”三位一体的理想人格。他们所追求的人生是由知识人生到道德人生、再由道德人生到智慧人生的不断升华的过程。
儒家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有所认识,乱世以战争解决问题,夺取政权以后,就要下马用文治天下。破除旧的制度,必须创造新的制度,建设新的礼仪。安定以后,就要让人民富起来,然后加以教育,移风易俗,才能维持社会和谐安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治道的思想基础。
荆门郭店出土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批战国楚墓竹简规模之大、时间之早,可能是历来出土的思想史文献中前所未有的。战国楚墓竹简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显学。很多学者异口同声地强调这些竹简会改写先秦的哲学史,本文提出关于以上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这批竹简确实可以导致先秦哲学史的重写或部分重写;其二是这批竹简并没有改变先秦哲学的基本格局。
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能够提供有益的指导。孔子倡导“仁爱”,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要求“泛爱众”;强调“仁爱”须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忠恕”为其仁爱思想的一贯之道;又进一步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多样性的和谐,反对单一性的专同。孔子的这些思想和智慧,虽然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的,但若扩而充之,也完全适用于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