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制备1,3-甘油二酯猪脂肪对脂肪酸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以猪脂为原料,采用甘油酶解法制备富含1,3-甘油二酯(1,3-diacylglycerols,1,3-DG)功能脂肪的工艺处理对产物中脂肪酸含量及其酸价(AV)、过氧化值(POv)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原料猪脂和富含1,3-DG的功能脂肪的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猪脂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1.1%、10.6%、38.5%和22.5%,其中含饱和脂肪酸(SFA) 33.4%,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1.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25.1%.甘油酶解法制备富含1,3-DG功能脂肪的处理对产物中各主要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l,3-DG功能脂肪的总脂肪酸/总脂肪的比值相比于原料脂肪下降了21.8%,且各主要脂肪酸下降的比例大致相同.制备所得产品的酸价由原料猪脂的0.77mg/g增至5.24mg/g;过氧化值由1.49meq/kg增至3.89meq/kg.表明,甘油酶解法制备处理可导致脂肪的氧化稳定性降低,抗氧化保护处理对该功能脂的贮藏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脯氨酸内肽酶(prolyl endopeptidase,PEP)[EC3.4.21.26]是一个大的胞质酶,属于一类新型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降解肽激素和神经肽,其活性的异常会引起精神、认知过程的障碍.本研究通过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鲈鱼骨骼肌中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为84kDa的PEP.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挤压热剪切谤导蛋白质聚集、淀粉糊化,影响其流动行为,进一步影响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产品质量.流变学特性反映流动行为,受成分结构的影响.大豆分离蛋白(SPI)、谷朊粉(WG)或玉米淀粉(CS)属于剪切变稀流体,但其混合物是否仍属于剪切变稀流体,其流变特性与配比的关系尚不清楚.试验以SPI、WG和CS为材料,按照0、25、50、75、100%比例两两混合,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混合物在50%水分含量和80
含糖醛酸多糖具有显著的功能活性,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可监测药品、保健品等相关产品的质量,也能评价含这类多糖的食品的品质.本论文采用亲水相互作用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直接对含糖醛酸多糖酸降解后的二糖片段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包括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和鲍鱼性腺硫酸多糖(AGSP)的含糖醛酸多糖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分别选择356.1/162.10、356.1/162.10、37
本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NMR)技术开发一种小鼠体成分(体液、脂肪、瘦肉)含量无损分析的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岩藻多糖对小鼠体成分变化的影响.以传统的全身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干燥法,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灼烧法测定的样品体成分含量作为参考值,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分别建立了样品体液、脂肪、瘦肉含量的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每周对喂食不同组分食品的
鉴定复杂生物基质中的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较为困难,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且对样品的纯度要求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酸降解结合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衍生化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igh-ped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本研究采用变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原位监测海参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分布状态的动态变化,干燥温度设为60℃,至水分含量20%以下停止干燥.将采集到的CPMG峰点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4种不同状态的水分,其对应的弛豫时间分别为0.70~1.18,11.81,105 ~145,1205 ~1574ms,分别属于强结合水,弱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逐渐减少,自由水向不易流动水转化,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快速无损监测一种杂交鲟鱼鱼子酱贮藏在-4℃长达11个月的保鲜效果.测定鱼子酱在不同贮藏时间的核磁共振数据,再利用核磁数据结合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鱼子酱在贮藏过程中低场核磁参数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模型,相关结果以模型决定系数R2和显著性P对相关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子酱在贮藏11个月内,T1,T21和T22值保持不变,T23不规则变化.贮藏初期由于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肠胃曼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分布在海水以及水产品之中.为了分析副溶血性弧菌毒性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运用了2种不同的PCR技术.本实验采用的副溶血性弧菌均分离自2012-2013年上海市市售海产品,且所有菌株都携带tdh毒力基因.从虾样中分离出48株副溶血性弧菌(tdh+),提取其基因组DNA后分别用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
我们制备了一种金属钴掺杂的新型荧光碳点(CCDs),并将其成功应用于Cr (Ⅵ)的检测中.通过利用透射电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我们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在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合成的荧光纳米材料中存在着颗粒内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此外,当Cr(Ⅵ)离子存在时,由于内滤效应所导致的CCDs荧光淬灭现象,可以
研究从水产品中分离的一株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培养阶段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以找出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征性代谢产物,为食品中微生物的鉴别和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副溶血弧菌在含3%氯化钠TSB培养基中培养0、2、4、6、8、10、12、14、16、18h的副溶血性弧菌培养液,以3%氯化钠碍B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产生的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