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镍复合阴极结构的场发射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真空学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场电子发射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1,2].针对石墨烯材料在复合过程中易团聚的缺点,本文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将氧化石墨烯包覆于海胆状镍粒子表面,并利用等离子体室温还原,获得石墨烯/镍复合结构场发射阴极.红外吸收谱表明,经过Ar 等离子体处理5min,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基团被全部除去,氧化石墨烯全部被还原.XPS 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15min 的样品中出现氮掺杂石墨烯现象.
其他文献
采用超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i(100)基底上制备了相同厚度不同调制周期的HfN/HfB2 多层膜,利用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p-2 台阶仪、纳米压痕仪及摩擦试验机分析测试了多层膜的结构,厚度,内应力,力学性能及室温下摩擦性能等;重点研究了在不同调制周期下多层膜力学性能的变化。
通过磁控溅射系统制备出一系列调制周期相同的VN/TiB2 纳米多层膜,通过改变调制比研究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X 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压痕硬度计表征了薄膜的显微结构、调制结构和机械性能.结果 表明:VN/TiB2 多层膜具有良好的周期性调制结构,调制界面清晰,其硬度出现异常升高,明显高于单层膜的机械性能.在调制比为5:1 出现了硬度峰值(39.3 GPa),多层
基于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放电区域的粒子平衡和能量平衡,并考虑高功率密度下放电跑道上形成局部电势峰对离子流出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描述HiPIMS 放电的等离子体整体模型。将放电电压和电流实验测量值作为输入参数,研究了HiPIMS 放电模型对不同阴极材料(Cu,Cr,Ti,V 和C)的响应,得到不同阴极材料的HiPIMS 放电特性及等离子体参数变化。结果 表明,随阴极材料溅射率的提高,溅射
随着无铅钎料在波峰焊接中的广泛应用,焊接设备中不锈钢工件在焊接过程中被腐蚀,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与钎料接触的工件发生反应性润湿,导致工件离开钎料槽时带出大量钎料.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磁过滤阴极弧的方法在不锈钢试样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的Ti/TiC 薄膜.对薄膜的形貌、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能、电化学性能和抗沾锡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硬度由200HV 到最大提高到1335HV,摩擦系数
具有“三明治”结构的D/M/D(dielectric/metal/dielectric)透明导电多层膜,基于其中金属功能Ag 膜中自由电子的导电性以及自由电子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具有低电阻,对可见光透明,但对红外光谱强烈地反射的光谱选择性,起到隔断辐射的作用.其中介质层起到增透以及调节膜系颜色的作用,而且外介质层保护内部Ag 膜,内介质层作为衬底层阻止玻璃基体中的碱离子向银膜中扩散.衬底层影响A
本文介绍了一种大面积高密度长脉冲大电流的等离子体热阴极源,以圆盘形六硼化镧(LaB6)材料作为初始电子发射基体,采用间热式加热的方法在真空状态下加热到1800℃以上,加直流电压引起等离子体放电.等离子体经过磁场线圈的束径作用后达到材料样品表面,样品表面加直流负偏压.通过暴露于等离子体中的三探针系统和与样品直接接触的电流表检测等离子体密度与束流密度.实验中以氩等离子体放电电流62A 稳定运行,测得等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中,由于金属电极的存在,在金属电极与有机材料界面存在表面等离子体(SPP)模式会严重影响器件的光取出效率.图形可设计的微米尺度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icro-OLEDs)在3D 以及高分辨显示领域有着特殊的需求,但是制备micro-OLEDs 器件特别是实现器件中微电极的图案化的加工工艺依旧存在很多技术难点.OLEDs 器件中常用的ITO 透明电极与柔性器件不相容,
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结CIGS 太阳电池作为薄膜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其典型结构通常需要溅射、蒸发和水浴等若干种工艺来制备,为解决水浴工艺导致的非连续真空沉积问题、典型器件结构中CdS 缓冲层造成蓝光波段光损失问题以及制备回收过程Cd 元素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1,2],本文使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宽带隙Zn(O,S)缓冲层替代CdS/i-ZnO 双层,实现工艺优化,同时提出双缓冲层制备工
会议
可寻址纳米冷阴极电子源在平板显示、背光源、X 射线源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 例如,采用可寻址纳米冷阴极电子源的平板 X 射源可以降低成像所需的 X 射线剂量,在医学、工业、安防上有重要应用潜力。在这些应用中电子束发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集成聚焦 极是常用的解决方法。但是,如何实现在纳米冷阴极电子源中集成高性能的聚焦极又不影响 电子源的发射特性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