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合比例变压器抗老化绝缘油的电气特性对比研究

来源 :2012年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缘油在变压器中主要是起绝缘和散热的作用,提高绝缘油理化和抗老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本文兼顾矿物油和天然酯各自的优缺点,先利用萃取和加热蒸馏法分别对橄榄油进行了脱酸和提纯的处理,之后对加入抗氧化剂后的矿物油、降酸处理后橄榄油以及15:85、20:80和25:75三种不同体积比例的混合绝缘油的击穿电压、粘度、酸值、油电导率和介质损耗等各项理化特性做了测定,通过与国标GB2536-90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的抗老化混合绝缘油最佳混合体积比例为20:80。制备的20:80混合比例抗老化混合绝缘油击穿电压、酸值、粘度和油电导率满足了国标要求,为以后工作的进一步分析和改进,开发一整套抗老化混合绝缘油的大批量工艺化生产流程提供了参考和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500kV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的主干网架,运行中一旦发生绝缘子污闪事故将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因此了解运行电压下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及其污闪特性十分重要。本文对重庆电网某500kV交流输电线路运行中绝缘子的自然积污情况及污闪特性开展了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中绝缘子上/下表面累积的盐密/灰密有差异,且下表面的盐密/灰密较上表面的严重;运行中绝缘子表面灰密累积速度大于盐密累积速度;运行中绝缘子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能量传输和分配的核心设备。准确地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介质响应理论的极化去极化电流法,作为无损的诊断技术正逐渐被应用于变压器油纸绝缘的状态评估中。本文以油纸绝缘结构的等效模型X模型为基础,实现了极化去极化电流特征参数的提取。然后,设计了130℃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在不同老化程度下测量了试品的极化去极化电流,并计算了其特征参数,以此为根据
提出了一种基于S变换对局部放电UHF脉冲进行时频分析以探索不同放电源信号的自动分离技术。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制作了4种人工缺陷模型模拟典型的局部放电源,通过S变换对采集到的局部放电UHF脉冲提取时频信息;然后,采用非负矩阵分解对S变换幅值矩阵进行迭代计算得到频域基向量和时域位置向量,从中提取尖锐度、导数平方和、信息熵以及稀疏度等特征参量,构造出能充分反映局部放电时频信息的特征空间;最后,引入模糊C
H2O是影响SF6在局部放电下形成最终分解组分、组分含量及其产气速率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机理及变化规律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研制的SF6局部放电分解试验平台,对含不同H2O体积分数的SF6气体进行了48h局部放电分解试验,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PD下H2O对SF6各特征组分分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H2O含量的增加会抑制CF4的生成,CO2总的含量高于CF4,对SO2F2和SOF2的生成有
变压器油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绝缘介质,油中流注的发展是变压器油击穿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解变压器油的预击穿特性,基于流体动方程建立了变压器油中流注发展的完整发展模型。对两种不同的参与电离的初始分子密度下,流注发展过程中的流注场强、空间电荷分布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与电离的初始分子密度为n0=10211/m3时,流注能够正常发展至阴极,可能会导致变压器油的击穿。随着初始分子密度的增
在瞬变电磁探测领域中,发射电流波形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地质体感应信号的检测。瞬变电磁法理论基于阶跃波电流源激励,但由于发射线圈呈感性,在大电感负载下实现理想的阶跃脉冲是非常困难的。本文研究改善发射电流脉冲波形前、后沿波形质量的电路拓扑、控制方法,并研究了电磁发射机整流方案。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电路参数优化计算,从负载电流上升、下降沿波形的线性度和稳压电容电压波动范围出发,给出了恒流电路中电
油纸绝缘结构的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热、水分、氧气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油纸绝缘复合电介质的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必将导致其介电特性发生变化。采用测量油纸绝缘的介质响应来分析判断油纸绝缘的老化状态,进而可用于评估变压器运行老化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无损电气诊断新技术频域介电谱技术(FDS)重点量化了温度对油纸绝缘试品的相对介电常数.r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老化程度油
汽车中有大量的线束网络,而线束的共模电流是导致汽车设备或系统不能满足电磁兼容限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计算简便且能准确反映电磁特性的线束模型是汽车电磁兼容建模的要点。文中提出了线束网络的等效模型。此模型根据原始线束终端阻抗与等效波阻抗的大小关系将其分成最多四组等效导线,从而使复杂的线束网络得以简化。对汽车底盘的线束网络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结果表明线束网络等效模型的正确性。
为了深入研究笼型转子无刷双馈电机(BDFM)的稳态特性,从耦合电路出发,给出了BDFM的基本方程式,进而分析并得到了BDFM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磁转矩和功率因数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对一台样机进行了仿真,获得了BDFM的矩角特性、矩频特性、功角特性、无功特性、功率因数特性和V形曲线,并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BDFM的能量传递。结果表明,BDFM的各种稳态特性均可表示为控制绕组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收集重庆南川雷电参数, 总结归纳出正、负极性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公式。并 利用实际雷电参数,采用规程法和ATP软件计算分析 10kv配网输电线路分别在直击雷和感应雷作用下的雷击 闪络率。提出通过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采用消弧线 圈接地、安装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支柱绝缘子 配合穿刺型防弧金具措施,可以降低雷击破坏事故,提 高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