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己的清真寺--对兰州旅兰清真女寺的民族志考察

来源 :中国民族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寺不仅是女性穆斯林的宗教场所,也是女性穆斯林抗争与追求独立的精神印记.本文通过民族志方法,对兰州旅兰清真女寺的真实进行重构,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个女寺,也作为中国清真女寺民族志的一个本土实践展演.
其他文献
多民族国家和谐民族关系的维系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的重要基础.和谐民族关系固然和执政党及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有关,民间社会文化交流机制对促生和谐民族关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苗瑶侗壮汉等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县域,在这样的社会中生长出了一套民间社会文化交流机制:地方习惯法保障各民族平等政治参与权,建立了民族间的信任与互助;打同年的村际联谊活动,及时化解村寨间纠纷;大
根据萨玛仪式自身表演的过程,维吾尔族苏非派萨玛仪式是以准备、开始、旋转、高潮和结束等五个时间阶段所构成的整体。这五个时序阶段可以代表维吾尔族表苏非派萨玛仪式的五个时间结构。从这五个时间结构中,能够看到维吾尔族苏非派萨玛仪式的全部过和整体展演内容。萨玛仪式从开始到结束,从入神到出神,又回到人间等都是在萨玛仪式的五个时间结构中发生。每一个阶段都能代表苏非派神秘主义思想所包含的某种象征和符号内涵。苏非派
几十年来,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在本土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涵盖了元科学问题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宗教信仰与民族语言文化、社会稳定与民族发展以及文献分析与评述等方面的内容;但在整理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开展历时性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民族心理学本土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心理学.为
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界,建立一个以“民族想象”为地缘纽带的政治共同体,是东方人特别是中日政治人士和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一“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模式及国体雏形,往往是通过滋生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知识传播和大量推广以及自我话语构建来完成的.可以说,东方国家的学术话语之构建源自于一个相同的时代背景:国际化或全球化的新秩序与位置(=地位及影响力)定位之现实需要.
本文以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讨论“民族学”的社会科学文章为研究的范围,试图将视野拉回到当时学术讨论现场,分别从民族学名称之确立、民族学研究对象之认识、民族学方法之重视、民族学独特性之强调等几个部分论述当时学者对于“民族学”的真实认知.思古乃是为了今日的方向之明确,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民族学能吸纳文化人类学的已有成果与学术背景,扩大其研究对象,珍惜民族学方法的优点并继续将这种方法优势
贵州水族以“有名有姓的鬼多如牛毛”而闻名.本文通过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历时15个月的田野调查发现,水家人通过鬼师与圣人公六夺、和祖先、和各种抽象的鬼打交道.鬼师主持的这些“念鬼”仪式是水族人民禳解灾祸、追求幸福的文化形式.鬼师根据水书而采取的敬供、酬鬼、驱鬼、挡鬼和请鬼这五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表达了水家人对鬼神世界的认知和因应之道.通过“念鬼”仪式中所用物品和鬼师在仪式中吟诵的长篇唱词的
文章从如何进入田野、田野中的文化冲击、建立和谐关系以及理解文化等三个方面回顾了一个西北少数民族毒品受灾地区的田野调查,最后结合本研究反思了民族学人类学田野作业的方法.
就整体而言,北村作为一个坊,虽有鲜明的伊斯兰特色,但还是表现出文化复合性。美国人类学家杜磊分析了中国政府对回族的识别。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回族是中国政府通过民族识别发明创造出来的。这彰显的是威权中国,突出的是中国国家权力,回族几乎是任凭国家构建的客体。受人类学中国边疆研究的族群理论的影响,美国的中亚史研究专家李普曼提出,回族是现代民族国家权力话语下的分类体系,不能解释穆斯林在中国长达1300多年的
巴岱,祭祀仪式及仪式主持者的代称.巴岱文化,祭祀仪式及仪式主持者自身所特有和包容一种文化的总概.巴岱文化作为苗族主流文化,是至今辞话的集体表象,象征着苗族社会记忆,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颗粒式”研究可以触及苗族文化的根基.巴岱肩负着苗族祭祀仪式和仪式主持者的代称,其形,演化过程伴随着苗族社会历史,文化和原始巴岱宗教的变迁,具有多种文化背景,又有不同时代的层层沉淀.由巴岱以祭祀祖先为代表或与之密切相关
19世纪末,基督教宣道会选取甘肃汉藏族群边界为突破口,意图渐进式地向藏区传教。传教士学习本地族群交往中的主客关系互惠模式,通过拓展人际关系网络提高传教效力。藏传佛教寺院达格观1895年成为传教士的避难所,并在1897年为传教士颁发可在安多游历的通行证。1903年,在寺院附近滩地建成福音园。1907年,达格观寺衰僧败,寺产变卖给宣道会,寺院改建成基督教堂,即录巴寺传教站。这个寺院变教堂的故事,具体而微地揭示了宣道会、神召会嵌入汉藏边界族群社会的生存策略。面对汉藏边界以宗教信仰为表征的社会控制体系,传教士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