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深蹲实际上是唯一一个能够直接训练"髋部发力"这种复合运动模式的练习,并且可以以全幅度的形式使身体后链肌肉进行向心运动、离心运动,从而完成一次"拉长-缩短"循环。为了厘清目前主流的三种不同杠位的深蹲动作,即颈前深蹲、高杠位背蹲和低杠位背蹲对下肢Y型平衡能力(YBT)、纵跳能力、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影响差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练习者进行力量训练,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对三种不同杠位的负重深蹲进行训练效果对比研究,并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可进一步丰富深蹲研究领域,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训练中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不同杠位的自由深蹲动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百度学术"、"中国知网"等,以"不同形式深蹲"、"深蹲肌电研究"、"深蹲与运动表现"、"Squatsindifferentforms"、"Electromyographystudyondeepsquats"、"SquattingandPerformance"等关键词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5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问卷调查法通过PAR-Q问卷调查,排除存在运动风险的实验对象。3)实验法依据相关文献,本研究确定训练干预实验持续6周、每周2次,每次训练4组、每组以10RM负荷重复8次,组间间歇5分钟,负荷的调整采用二对二法则。并采用瑞士Myotest爆发力测试仪、美国FMSYBalance Test Kit、澳大利亚ISOSPORTKinitech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实验前后对测试指标进行测试。4)数理统计法对通过EXCEL表格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训练前后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为研究提供支持。研究结果:1)对纵跳能力影响差异的研究结果经过六周的训练,三个训练组受试者的下蹲跳(CMJ)和静蹲跳(SJ)高度均显著性提高,空白对照组受试者的下蹲跳(CMJ)和静蹲跳(SJ)高度没有显著性变化。高杠位背蹲组和低杠位背蹲组受试者下蹲跳(CMJ)和静蹲跳(SJ)的高度分别有大于空白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颈前深蹲组受试者下蹲跳(CMJ)和静蹲跳(SJ)的高度分别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颈前深蹲组、高杠位背蹲组和低杠位背蹲组受试者下蹲跳(CMJ)和静蹲跳(SJ)高度之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2)对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影响差异的研究结果经过六周的训练,三个训练组膝关节屈、伸的力量具有提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空白对照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力量均无显著性变化。三个训练组对膝关节伸肌力量的影响均大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颈前深蹲训练对膝关节伸的力量的提升效果大于低杠位背蹲训练对膝关节伸的力量的提升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高杠位背蹲训练对膝关节伸的力量的提升效果介于颈前深蹲训练和低杠位背蹲训练之间,但与两者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三个训练组对膝关节屈的力量的影响均有大于空白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三个训练组之间对膝关节屈的力量的影响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3)对下肢Y平衡影响差异的研究结果经过六周的训练,三个训练组Y平衡测试中的全部六个下肢测试项目成绩均有提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三个训练组在Y平衡测试右腿前侧伸、右腿后外侧伸、左腿前侧伸、左腿后外侧伸四个下肢测试项目的成绩均有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在相同四个下肢测试项目成绩的趋势,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三个训练组之间关于上述Y平衡测试中四个下肢测试项目成绩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三个训练组在Y平衡测试右腿后内侧伸、左腿后内侧伸两个下肢测试项目的成绩均大于空白对照组在相同两个下肢测试项目成绩,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三个训练组之间关于上述Y平衡测试中两个下肢测试项目成绩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1)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证明,三种不同杠位的10RM负重深蹲,即颈前深蹲、高杠位背蹲和低杠位背蹲都可以改善练习者的纵跳能力,其中颈前深蹲效果优于高杠位背蹲和低杠位背蹲;2)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证明,三种不同杠位的10RM负重深蹲,即颈前深蹲、高杠位背蹲和低杠位背蹲主要发展伸膝能力,对大腿后群腘绳肌的影响主要强化的是伸髋功能,对屈膝能力的提高不显著,如需着重发展屈膝能力应选择屈膝动作模式的力量练习方式,这也充分证明了力量训练的特异性原则;3)10RM深蹲训练对Y平衡测试中下肢后内侧伸测试项目成绩的影响最大,这有利于髋关节在额状面上稳定,从而更高效的在矢状面上发力具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出于安全考虑,采用10RM的负荷进行训练干预,并且在实际训练中并未完成达到力竭的10次,而只完成了8次,所以训练刺激强度相对不高,且训练干预周期只进行了6周12次,所以某些指标的变化只产生了提高的趋势,并未产生显著性差异。对于运动训练来说,本质上就是需要不断接近身体极限,以达到更高的适应性改变,建议未来研究选用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并采用更好强度和训练量的安排,以确定不同深蹲模式对运动员下肢运动功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