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采取「历史取向」的研究方法,透过文献分析与访谈之间不断对话的历程,回溯与重建黄荣村任职"教育部长"期间,面对国内教育改革后的教育系统的转变,采取的因应策略与改造教育结构的历程。
【机 构】
:
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東華大學教育學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取「历史取向」的研究方法,透过文献分析与访谈之间不断对话的历程,回溯与重建黄荣村任职"教育部长"期间,面对国内教育改革后的教育系统的转变,采取的因应策略与改造教育结构的历程。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联合招生行为,通过建立学生报考的理性预期模型,对比了独立招生与联合招生条件下各高校的效用.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学生的选择受到高校质量与录取概率两方面影响,高校的联合招生可以带给学生多次录取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录取概率,使得联盟高校能够吸引到更加优质的生源,从而打垮竞争对手.联盟中的每个学校都是受益者.对于未结盟高校,则可以通过增加考试名额、改善考试的区分度这两
本文详细探讨我国高教国际化的必要和可能,通过斯坦福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提出对我国高教国际化的启示.
教育史研究视角的转移,人民大众成为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和下层才真正意味着印证和再现历史。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就是面向大众的历史。口述史与教育结缘是史学研究的延续,弥补以往教育史研究的缺陷。方法上的突破。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在方法上弥补了现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足,具有直接性、深层性、特殊性、具体性等特点,借助现代化手段,全面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真实、客观、科学、准确反映事物的原貌与真相。农村教育口述史的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率先在清末优级师范学堂和民初教会大学崛起,后借鉴日本、美国的教育体制而形成了以国立高等师范和综合性大学为主体的"双轨制",并最终形成以教会大学、私立大学、独立教育学院和独立师范专科学校为辅助的"多元化"走向及其格局.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育学术发展史,不仅为今人审视中国现代学术凭借大学学科的平台得以建立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缩影,而且其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大学教
本文通过对澳门濠江中学的概述,阐述了黄健创立澳门濠江中学的历程,并论述了抗战时期澳门教育的发展进程以及澳门濠江中学的办学模式。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及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0世纪己50年代澳门濠江中学使用的几种内地或香港出版以及自编语文教材的分析,再现了当时中国内地与澳门在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了在当时无论多么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澳门华人社会与祖国大陆唇齿相依的拳拳之情,澳门中文教育与祖国母体文化始终不离不弃的血脉渊源.叙述历史总是给人以现实的启迪,本文重现这一段记忆,想说明语言文化教育对一个民族文化认同
本研究便是从参与建校初期的领导和教师的记忆,以及妇联会的文献中重构妇联学校的历史,并向这批劳苦功高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台湾地区自民国三十七年至今,体罚在教育模式中的地位、观念以及历史变迁进行了探讨。
本文藉由文献探讨与文件分析,探究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课程的规划与作法,并从中解析出阅读课程之演变与意义.在时间序方面,分析光复后之课程标准至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共7次国小课程标准修订(1948年、1952年、1962年、1968年、1975年、1993年和2003年),探讨历次演变的时间轴线阅读课程结构的转变,藉以了解小学各时期课程标准制订之目的、内容与结构,再据以综合比较各时期阅读意义之更迭,了解阅
本文目的是循着课程改革的脉络来探讨台湾乡土教育的发展过程,在学校正式课程中设立乡土活动科目的始末,以及九年一贯课程实施之后的乡土教育面貌,并反思这段历史沿革中浮现的意识型态争议与对今日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