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研究中的无线电通信频率规划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国际电信联盟(ITU)关于深空研究业务无线电频率的划分情况,以及相关国际组织针对火星探测研究的无线电通信频率的规划建议方案。结合国际规则,本文也对我国将来开展火星探测选用测控数传通信频率,提出了建议性的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用比对法孝TU1901双光束干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量了铝漫反射板在紫外波段的半球反射比,并监测了铝漫反射板的半球反射比随时间的长期变化。建立了紫外波段漫反射板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测量装置,研究了在特定接收条件下,铝漫反射板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入射角的变化。
本文提出了利用紫外后向散射探测大气臭氧总量的反演方法Version8+,其选用的探测波长对λl、λs是根据斜气柱臭氧总量SΩ0值以及使得联合反演臭氧总量的探测波长满足最优配置这两个条件共同决定。通过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表明,Version8+的反演结果明显好于Version7。在反演精度提高的同时还实现了波长的优化配置,这是Version8+反演方法最显著的进步。
空间环境探测是航天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与工程应用价值已经为几十年来国内外的航天活动实践所证明。随着航天器发射数量增加和探测器的发展,空间环境探测的数据处理量也急剧增加。原有的数据处理模式由于其自身缺欠,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数据处理任务需求,必须研究新的数据处理模式,使数据处理实现标准化。
太阳极紫外辐射流量探测器在国家同步辐射站进行了性能响应测试,该探测器使用了表面超精密加工的熔石英晶体进行光信号收集,以及MgF2晶体为基底材料的多层金属膜滤光片进行波长选择。在同步辐射极紫外辐射光束试验下,对探测器系统的信号响应能力进行了测试,并且将光反射镜、滤光片和传感器从探测器分离后分别对其反射率、透过率和光信号强度-响应幅度进行了测试。
结合三温区晶体生长炉研究,本文对三温区晶体生长炉地面实验系统软硬件部分进行了设计,给出了通信过程中使用的,被工控领域广泛采用的Modbus协议的简要说明,介绍了该系统应用层、编码层和通信层的设计。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已经可以准确和稳定地进行晶体生长的地面实验。
空间的辐射不仅对微电子器件,而且对航天器上所有的材料均可造成严重的损伤,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而宇航材料必须经过辐射效应的检测。本文介绍了空间辐射环境的来源和组成,评述了材料辐射效应的表现形式和机理。
本文介绍了行星际探测器发射窗口搜索的基本原理。利用二体的Lambert方法,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为例,采用遍历算法得到任务时间段的能量等高图。在此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能量约束,搜索发射窗口的最优解。最后尝试设计了一个适合火星探测器在2009年-2010年的发射窗口。
利用GSFC/NASA提供的GEODYNII/SOLVE软件处理了月球探测器LP(LunarProspector)扩展任务阶段最后三个月的测速和测距跟踪数据,解算了月球重力场模型,比较分析了全部位系数解算和部分中高阶次位系数解算两种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得到的模型进行了阶方差分析。同时通过轨道残差、重复轨道误差以及模型大地水准面等几个方面对基于部分中高阶次位系数解算的有效性和得到的模型进行了精度和
现有的飞行控制工作模式,即计划工作模式,在近地卫星任务中逐渐完善、驾轻就熟,成功实施了数十次卫星任务的飞行控制。但是深空探测任务周期长、甚至无人值守、遥控发令相对稀疏、遥测下传周期长、存在天线哑点,飞行控制约束种类复杂,计划工作模式难以适应。经过绕月探测工程的积累和仔细研究,本文提出深空探测航天器的飞行控制工作模式,即定义飞行状态向量、飞行控制规则,控制功能模块分类细化,形成基于状态和规则运行的深
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新世纪深空探测的一个新热点和世界航天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介绍了深空探测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近年来各国开展的小行星探测情况。文中根据小行星的特点,提出“钱学森星”探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