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朱子学被奉为官学的江户时代(1603-1867),儒家思想在日本异常兴盛。《列女传》、《女诫》、《女论语》、《女孝经》等儒家女训也随着中日间频繁的书籍贸易而传入日本。成为当时日本社会规诫、教育女子的重要教材。儒家所倡导的三从四德、贞专顺从、敬事公婆等道德伦理也为封建时代日本妇女所须遵守的金科玉律。进入近代以后,在文明开化旗帜下,日本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有知识、有教养,能够承担起教育子女成才之重任的欧美女性形象受到日本社会的推崇。培养欧式女性成为明治政府大力创办女子教育的核心目标。然而这种全盘西化的趋势很快便遭到了质疑。从明治十年左右起,以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儒学者们批评明治维新以来推行的全盘西化的教育模式"徒洋风是竞"而"轻仁义忠孝",主张恢复以儒家伦理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中村正直、西村茂树等明六社成员在积极倡导模仿欧美对女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主张女子的道德教育不应完全背离和传统的儒家妇德。到19世纪末期时,在国家主义思潮不断滋长的背景下,近代日本的主流女性观——良妻贤母观得以确立。这种女性观既主张女子应该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以便其能担当丈夫之贤内助以及子女之贤母。同时也要求女子不能背离传统的儒家伦理,在侍奉丈夫、孝经公婆、严守贞操、戒除妒忌等方面恪守传统妇道的训诫。"良妻贤母"是近代日本官方意识形态对女子的具体定位,也是整个近代日本居于主导地位的女性观。良妻贤母观的存续表明儒家伦理对近代日本女性的影响仍然十分深远。